第1551章 贾珩:先帝弥留之际,执我手以社稷(2 / 2)

甄兰这会儿放下手中的茶盅,声音娇俏几许,道:「王爷,今天父亲说,京中的科道言官都在上疏弹劾王爷。」

贾珩感慨说道:「是啊,少不了这一遭儿。」

甄兰眉眼间笼起担忧之色,凝睇而望那蟒服少年,道:「王爷打算不予理会?」

贾珩点了点头,目光闪烁了下,朗声说道:「先不怎麽管着,等后续再看不迟。」

他也不可能大开杀戒,否则,真就是越中四谏,成全了科道言官的美名。

换句话说,此举会激起天下士大夫的同仇敌忾之心,彻底沦入奸臣之流。

甄兰柳眉弯弯一如月牙儿,晶莹清澈的眸光莹莹如水,关切说道:「王爷也需防备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这会儿,甄溪说话之间,从不远处绕将过来,帮着贾珩捏着肩头,那张眉眼灵动的玉颜,脸蛋儿酡红如醺,远而望之,可见明媚动人,低声道:「珩大哥先去歇着吧。」

贾珩赞了一句道:「溪儿的手艺是愈发灵巧了。」

甄溪那张秀丽丶明艳的玉颊羞红如霞,轻轻应了一声,朗声道:「珩大哥。」

甄兰关切说道:「珩大哥,最近御史弹劾的事儿,你打算怎麽应对?」

贾珩想了想,朗声说道:「先自不予理会,之后将内阁整理一番。」

之后,他需要一个契机,对内阁诸阁臣进行清理,或者说,将李高两人赶出内阁,建立一个可以完整贯彻自己意志的内阁。

甄兰点了点秀美螓首,面上若有所思,轻声说道:「内阁当中,诸阁臣,除却林姑父之外,皆与王爷不协,王爷是需要换上自己的人。」

贾珩道:「首先要将最有敌意的吕绛调离神京,前往南方督导丶检验新法施行事宜。」

甄兰想了想,问道:「李高两人呢?」

「此二人,暂时还不好轻动。」贾珩想了想,低声说道。

李高两人身为宪宗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三朝元老,又有新法之功护体,朝野赞誉,实在不好妄动,而且甄晴那边儿也未必同意。

……

……

内阁,武英殿

因为齐昆前去监修皇陵,林如海督办海关筹建事宜,殿中只剩下李瓒丶高仲平以及吕绛三位阁臣。

内阁首辅李瓒一袭绯红官袍,腰缠犀角玉带,其人头戴一顶黑色官帽,落座在小几之畔的梨花木椅子上,手旁的茶盅正在冒着腾腾热气。

其人眉宇冷峻,面上如覆霜色,思量着最近密集的弹章奏疏。

「元辅,都察院的御史弹劾的奏疏都在这里了。」高仲平快步而来,凝眸看向那落座在梨花木椅子上的李瓒叙道。

李瓒瘦松眉挑了挑,抬眸看向高仲平,问道:「卫王可曾看到这些奏疏?」

高仲平摇了摇头,说道:「卫王这几天都在府中陪着妻妾,他未必会看宫抄和邸报。」

李瓒道:「抄录一份儿,给卫王送去。」

要将这种天下皆有所微词的舆论压力传导给卫王,让他意识到文臣的压力,以便以后行事有所忌惮。

吕绛这会儿近前,说道:「御史监军一事,也不能再拖了,没有文官监督京营,一旦军将生出自立之心,待如何制之?这次卫王需要做出让步。」

这就是文官的一次夺权。

或者说,文官的斗争手段还是停留在朝堂之上的唇枪舌剑上面。

李瓒手捻颌下胡须,目光深沉,低声说道:「此事需要慢慢谋划,倒也不可急于一时,贸然逼迫,可能会适得其反。」

吕绛欲言又止,暗道,李阁老总是瞻前顾后,这才让卫王步步紧逼,得寸进尺。

高仲平想了想,朗声说道:「宫禁宿卫,如今也多为卫王之亲信部从,一旦有变,宫中太后和幼主,皆无照应。」

「甄家怎麽说?」李瓒面色微顿,凝眸看向高仲平,沉声说道。

高仲平眉头皱了皱,朗声道:「甄应嘉老先生倒有意动,只是甄珏和甄璘因光宗皇帝遇刺一案领失察之罪,已不复掌兵权,故而,此事取决于太后。」

李瓒剑眉挑了挑,轻声说道:「其他勋戚,犹如神武将军等人,也可领兵屯戍宫城,互为掣肘。」

高仲平点了点头,朗声说道:「京城泰半勋贵皆出于平辽之战,可得大用者,少之又少。」

而就在这时,外间的内监进来,禀告说道:「阁老,卫王进宫了。」

落座在一起的几位阁臣,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卫王这是过来兴师问罪来了?

少顷,贾珩一袭蟒服玉袍,从外间快步而来,面容清竣,沉静而冷峻的眉宇之间满是明亮熠熠。

李瓒起得身来,向外迎了下,低声说道:「卫王。」

贾珩打趣了一声,道:「几位大人,最近在殿中好生清闲。」

李瓒那张瘦弱丶清颧的面容上,就有几许不自然之意,道:「卫王说笑了。」

高仲平则是目光幽沉地看向那蟒服少年,心头涌起一股冷意。

贾珩单刀直入道:「如今京中对本王颇多怨言,似乎本王受封亲王之爵,似乎做了大逆不道之事。」

李瓒闻听此言,两道瘦弱丶清绝的苍松眉之下,神情默然片刻,问道:「卫王何出此言?」

贾珩点了点头,晶然熠熠的目光闪烁了下,道:「李阁老难道不知?如今京中科道御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至臆测本王之心,何也?」

李瓒道:「卫王,科道言官原就是风闻奏事,全无凭据,卫王也不要太过在意了。」

高仲平道:「科道御史揣测之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贾珩冷哼一声,面容神色淡漠,皆是不以为意。

吕绛瘦松眉皱了皱,低声说道:「卫王如果觉得冤枉,可以自行辞去爵位,以释中外之疑。」

贾珩面色微冷,沉声道:「本王身世清白,为何要辞去王爵?现在本王怀疑吕阁老,也有不臣之心,吕阁老是否递交辞疏,辞去内阁阁臣之位。」

吕绛面色一急,争辩道:「胡搅蛮缠!本官何曾有不臣之心?况且本官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又非掌握重兵,又非权倾朝野,从何有不臣之心?卫王简直一派胡言!」

贾珩点了点头,清冷莹莹的目光闪烁了下,低声道:「吕阁老方才何尝不是一派胡言?」

吕绛一时语塞。

贾珩斜飞入鬓的剑眉之下,目光深深,朗声道:「李阁老,京中科道言官皆不问正事,却成天想着捕风捉影,实在让人费解。」

高仲平道:「为彼等找些事也就是了,可将其派往京营诸营担任监军,余者不论其他。」

贾珩:「……」

所以,这高仲平在这儿等着他呢?

李瓒也在一旁趁机说道:「卫王,文官监军,自前明之时,已成定制,我朝如今四方戎事皆定,可得派文官御史前往京营监军。」

贾珩剑眉之下,粲然目光闪烁了下,凝眸看向高仲平,朗声道:「御史监军,断不可行,尤其西北方向仍有准噶尔蒙古为祸,朝廷这二年就要出兵,由文官监军,作训事务频繁,文官不明就里,势必多有不便,否则,如宋时,文官监军,兵马战力虚弱,而为虏寇所趁,李阁老饱读诗书之人,难道不知前朝之弊?」

李瓒一时默然,并未接着话。

贾珩剑眉挑了挑,凝眸看向一旁的高仲平,目中满是忠臣被疑的担忧,道:「高阁老也疑我吗?」

高仲平默然了下,说道:「卫王高风亮节,只是来日之事难说其他。」

贾珩整容敛色,朗声道:「先帝弥留之际,执我手以社稷托付,殷切嘱托,历历在目,我岂会罔顾先帝简拔于微末之情,而行悖逆之事?」

高仲平与李瓒两人对视一眼,也不好多说其他。

总不能,让贾珩指着渭水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