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1 / 2)

初冬来临之际,筹备已久的选官考试终于开考。

报名参与这场考核的共一千二百六十六人,其中密阳考生六百五十六人,巽阳考生人六百一十人。

为替考生提供舒适安静的考场环境,密阳郡学的两个校区提前一周空出教室,清理布置考场,巽阳则直接借用了曾经的太学作为考试场地。

开考那日,清晨朝阳煦暖。

含着几分紧张的情绪,俞真通过门口的检查进入了士馆。

正当他望着前方的岔路有些茫然的时候,一个身穿红色小马甲的少年走过来问:“郎君几号考场?”

俞真看了眼自己的准考证明,回道:“九号考场。”

少年指向左侧道路:“你沿着这条长廊一直往里走,九号考场在第三个路口右侧的房舍一层,辨不清路可询问如我这般穿着的志愿者。”

少年说着,点了点自己马甲胸口所绣的“志愿者”三字。

俞真礼貌地道了声“多谢”。

之后跟随着志愿者的引导,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考试的教室,并根据墙上张贴的座位名单寻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椅子上落座,俞真环视打量起四周。

因两旁皆设有明净的玻璃窗,屋子里光线通透敞亮。

前方的黑板上写着考试时间和注意事项,讲台旁摆着一只座钟。

在密阳生活半月,俞真已经学会了用机械钟看时间。

别的地方不提,图书馆的区便放着一台大型的机械摆钟,许多买不起或抢不到机械钟、又对此物好奇的,便会去图书馆观看。

俞真盯着钟盘看了一会儿,辨认出现在是八点零五分。

根据黑板上所提示的考试时间,再过二十五分钟,考试将正式开始。

首次参与这般大型的答题考核,俞真心中不免焦虑。

他虽出身世家,却非嫡支大族,而乃旁支子弟,家境并没有那么殷实。

此番为了支持他来参与这场考试,母亲变卖了不少金银首饰,这才凑够从沂州到密阳的路费盘缠,如若考不上,那不仅钱财白费,更是辜负了母亲对他的期待。

因此,来到密阳后,俞真也算是认真勤学努力了一把。

在其他外地士子为密阳的繁华所惑,到处游玩赏乐时,他不是在图书馆看书,便是在辅导班听课吸收知识,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学习。

说到这辅导班,他能遇上也是运气好。

魏王选拔官吏的标准奇特,俞真对此早有耳闻,他心里没底,便听从同乡的建议去郡学门口研究历届郡学毕业考试的卷子,结果正巧遇上郡学的学生在发放官考辅导宣传单。

据学生所言,他们这补习班是正儿八经郡学老师在教的,和外面流窜的那些宣称“几天速成”的短训班全然不同。

外边的补习班好高骛远,只会坑钱,压根教不了什么有用知识,他们郡学的辅导班教的则是基础,又便宜效果又好。

彼时,俞真刚看过历届郡学毕业考试卷,发现其中的确有许多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又听闻官考的试卷都是郡学师者联合所出,他便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接了宣传单报名参与了补习。

还要多亏魏王给每个外地而来的考生都安排了住处,他才能省下住宿钱报名这辅导班。

后来听说官府抓捕了一批不正规的“补课老师”,有不少外地士子都中了他们的套路,被坑钱不说,还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在无用的课程上,俞真不由庆幸,幸好自己遇上的是正确的那个,否则这次考试就悬了。

无厘头地思索着这些,又过了十分钟,教室里基本坐满。

这时,外边忽然响起了敲钟声,雄浑肃穆的钟声一下接着一下,令考生们心慌,纷纷询问周围发生了什么事。

好在没过多久,便有两位别着蓝色监考袖章的男子捧着卷子进门,向大家解释了钟声是考前一刻钟的提醒,提醒考生尽快进入教室。

监考老师说完,当即拆开了试卷的密封袋,开始下发考卷。

待所有人都拿到卷子后,另一位监考老师宣读起考场纪律及考试须知。

看到卷子第一页的选择题,俞真心底悄然松了口气。

还好他去上了辅导班,否则现在估计已经蒙了。

这卷子上的考题虽与郡学的那些毕业考卷不同,不过题的类型却是相近的。

这段时间辅导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俞真做了不少,哪怕有些试题他一时想不到答案,但总不至于太抓瞎,多多少少还是能答出一点的。

相比起没上过辅导班的那些人,他可谓是已经超出了他们一大截。

抱着这种心态,俞真忐忑许久的心绪总算稳定了下来,一边磨墨,一边默读前几题,思考该选哪个答案。

不久后,正式开考的钟声响起,他拿起毛笔蘸墨,平稳地写下答案。

·

这次选官考试,最为受益莫过于曾在郡学上过学、却未考上官吏的那群玩家。

为了照顾那些外地来的士子,本次考试的试题相对毕业考卷要简单得多,对玩家而言就等同于放低了官吏职业的入职难度。

身为一个现代人,只要书法过得去,能认得书写繁体字,这卷子怎么也能填满。

唯一的难点也就是涉及到诗赋经义的那些题,但这些题所占的分数比例有限,总体而言,参加这选官综合考试还是比郡学的分科毕业考试容易许多。

当日考试结束后,试卷被密封集中至密阳郡学统一阅卷。

十一月中,考试成绩排名在两地张榜公布。

此次选官考核,顺利完成答题并提交试卷的考生共一千二百六十五人,成绩合格的只有一百二十人,通过率不到百分之十。

但这还不算结束。

又七日后,一百二十名合格考生全部聚集密阳,进行二轮的主考官面试。

面试考题由四位主考官来定,主要考校的是政论、文才,考官会根据考生的临场能力定下最终排名。

其实,这些通过考试的考生只要没有什么大的缺陷,都能入官府为职,这场由主考官主持的面试不过是为了选择出最优秀的前二十名,重点培养而已。

整场考试从笔试开考到面试结果出来,持续足有一个半月。

待到那一百二十名考生得知自己的最终名次时,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

总榜张贴当日,姜舒和主考官们一起会见了排名前二十的士子。

不得不说,几位主考官选人还是挺有眼光的。

经过两轮测验,留下之人乍一眼瞧去都有几分未来高官的模样,身姿端然,稳厚持重,站在殿中丝毫不怯场。

据姜舒所知,这二十人中有十一人都是前朝的官吏,七人是外地来的名士才子,还有两人是玩家。

这两名玩家能走到这一步,绝对是怀有真材实料的。

单从他们面对“阵营首领”淡定从容的表现来看,姜舒估计这二人在现实中也都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吏部已为这二十名士子安排好了职位,待姜舒对这些未来的下属给予了鼓励策勉后,便由吏部的官吏宣布了他们的官职去处,其中前十名都留在了密阳工作,其余的即便外派也不会太远,都在附近三郡以内。

士子们离去后,姜舒目光转向几位主考官,道:“辛苦诸位先生。”

崔澜捋着胡子叹道:“此番到密阳主持这官考,老夫亦开了眼界,见识良多……不过如这般繁难的考试偶一为之尚可,终是不可作为衡量贤士之准则。”

姜舒闻言,似有诧异地挑了下眉:“崔公亲自主持整场考试,当知晓,这科考制度非但不繁琐,反而远比选举制度更为中正简捷才是。”

“科考只可于小范围进行,令天下士子奔赴一地考试,兴师动众,实乃虚耗民力。”

“这有何难,在各地出卷开考即可,先于郡县择出贤才,再集贤才入京会考,岂非简洁明了?”

崔澜思忖少时,微微摇头:“各地考生水准不一,怎能谈得上中正?”

“那便办学。”姜舒淡淡一笑,口吻泰然道,“在各地开办学校,教材由密阳郡学引入,师者由中央派遣,若教的是同样的东西,纵使师者水平有所差异,只要不是太过悬殊,教出的学生也不会相差太远,总体而言仍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