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第 153 章(2 / 2)

“吾家中孩子,也是多亏了那大蒜素才捡回一条命。”有人意味深长地看着郑文辞道。

言下之意,人家对你母亲有救命之恩,你却在这里骂他?

郑文辞顿时被众人看得有些难堪,但话都说到这里了,让他自打脸是不可能的,他不想沦为笑柄!

于是又角度刁钻道:“说得那般仁善,但那济慈会的钱都来自富户商人,也不是他的,这种慷他人之慨的事情,难道不是人品低劣么?且他如此作为,剥夺了百姓的钱,只为为朝廷每年省去无数赈灾银两,不正是奴颜媚上么?”

容若知道跟这人是彻底说不通了,不由冷笑出声,“起码,容若从未在先生口中,听他背后说过任何一人的不好。”

郑文辞:“…………”

容若:“如此说来,容若亦是清廷的走狗,不敢与文辞兄这高洁之士结交,慢走,不送。”

“你?!!!”

郑文辞见他居然冥顽不灵,还要赶自己走,气得面红耳赤,自认为有节气地甩袖离开。

走之前还不忘放话:“诸位,尔等听文辞一句劝,涧中鱼此人,实在不可苟同,告辞!”

诗社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僵,可容若天生就不是会看脸色的人,他敬重有才华之人,却也不会刻意迎合。

见有些人似乎因郑文辞的话有些动摇,对自己投以不赞许的眼神,他反倒笑了。

转头,他问前辈吴兆骞,“吴先生,您觉得容若是否不该与涧中鱼往来?”

吴兆骞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却有力:

“我只需知道,托鱼小友之福,我那一对稚龄孙儿,方能免费种上牛痘,免于天花之苦;我邻家的妇人,因去香皂厂做工,全家免于困苦;我老家的农人,皆因种了红薯后丰收,全村免于忍饥挨饿;高邮百姓因济慈会善举,不再颠沛流离食不果腹……”

他每说一样,在座文士便有一些人受到触动,这些,全是他们以及身边人获得的实惠。若是没有涧中鱼先生,从前哪里有这些好事?

郑文辞说济慈会是涧中鱼慷他人之慨,但世上又有哪些人做得到他所做之事?

“先生高见,是我等想岔了,涧中鱼先生的的确确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理应得到我等的敬重!”

“是啊,吾等实不该在此背后非议他之功过。”

“惭愧啊,徐某自认即便在朝为官,能治理一方之地,也做不到如此惠民的善举,涧中鱼先生当是吾辈楷模!”

“若有机会,还请容若小友,为老夫引荐鱼小友可好?”素有才名的老举人如是说。

好似被老举人提醒,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出了对与涧中鱼结交的向往。

纳兰容若终于眉目舒展,心中暗暗好笑,若是让这些人知道,‘涧中鱼’三阿哥不过是个八岁的孩子,定是要惊掉下巴,且更为敬重吧?

若是这些人知道,这里用的玉兰花香香皂,这脚下的土地,他们喝的茶酒,用的美食点心,他们的新衣裳……都是涧中鱼的馈赠,又会是何种表情?

这时,容若终于有心情去活跃气氛了。

他笑着提议大家今日诗会,便去那苏州河上乘画舫出游,再喊来伶人唱词曲助兴。

换个地方换个心情,且听曲作词何等风雅,文士们无有不应的。

在画舫上,众人再次谈及《江宁日报》时,态度已经大为转变。

众人拿着今日小报出谋划策,有说诗社众文士可免费撰稿的,有说可在其上写风土民俗趣事的,还有说要为涧中鱼先生专门开辟一栏,写他的功绩的。

特别是在诗词文章版块,有人已经将此后一月可以刊登什么,都给规划好了。

甚而,还有人开始谋划,如何给报纸拉广告生意的……

纳兰容若命书童将所有人的提议写下,说会交由涧中鱼先生做参照,众文士顿时与有荣焉。

等众文士心满意足散去,已经是晚霞满天之时。

这时,许多没拿到《江宁日报》的人,便想着去‘鱼乐卖场’买一份小报,也好收藏上面的聊斋新故事,以及吴先生和容若的诗词。

而且也不止这些,这小报的第一天第一版,让他们觉得有了收藏价值。

可是众人都没想到,到了卖场居然扑了个空。

“什么,卖完了?!”

“是的,不好意思客官。”

徐元灏顿时懊悔,因回家顺路,而将小报让给了他人。

“那明日可还能买到?”他不甘心地追问。

店员再次抱歉地看着他:“怕是不能了,这日报每日都是最新时事,明日自然有明日的新闻。”

一起来的文士们齐齐扼腕,“早知道早点来买了!”

店员笑眯眯,“诸位明日请早。”

可是明日买的就是明日的报纸啊,只能收藏到半截聊斋新故事。

“咦,你们看!”一位书生指向准备进卖场的几位女客,稀奇道,“她们怎么都有报纸?”

“难不成都是识字的女子?”

“没想到咱们的眼光,竟不如有学识的女子。”

他们可是在拙政园,经历了一场风波,才在心里知道了这报纸的好呢。

店员笑而不语。

这时,又听一名文士道:“虽然有些冒昧,但,若吾等愿意出高价,不知才女们能否割爱?”

这一提议,让倍感遗憾的文士们跃跃欲试。

有一个脸皮厚的,已经上前对一位做妇人打扮、戴着面具的女子行礼,提出求购请求。

谁知,“不行!”

女子毫不犹豫地坚定拒绝。

“谁也别想抢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