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此去经年(2 / 2)

等他直起腰回头,就瞧见太子李瑾笨手笨脚的动作。

赵云安微微一笑:“瑾儿干得不错。”

作为平日养尊处优的太子,李瑾虽然速度慢,但却干得像模像样,实在是非常难得。

李瑾笑了笑,他年级越大,模样越像过世的李云衢。

“不如七叔动作快,一想到百姓们每年都是如此辛苦,瑾儿顿时觉得处理政务不算什么。”

赵云安笑着想摸摸他的头,一看手上的稻芒又放下。

“西南的粮种果然不错,今年之后应该能大面积普及,到时候百姓的收成一定会更好。”

一提起这事儿,李瑾也带着几分雀跃:“多亏了七叔,这几年大魏风调雨顺,百姓们收成一年比一年更好。”

“应该多亏陛下才是,若无陛下英明神武,哪有我施展拳脚的地方。”

李瑾笑起来:“七叔你太谦虚了,百姓们现在都称你赵神农。”

曾经旁人都在看种子田的笑话,觉得赵云安捣鼓到死也不见成绩,哪想到一年年下来,赵云安摸索出来的种田技巧、优化良种,却已经给大魏带来丰厚的利益。

百姓们感恩赵云安的付出,称呼他为神农。

如今大魏可以不知道皇帝,却不能不知道赵神农,因为他能让百姓们吃饱肚子。

收割了一阵子,赵云安便拦住想继续干活的侄儿:“差不多了,到时候把你累坏了,陛下可是要跟我急的。”

李瑾听话的收起镰刀,笑着说道:“皇祖父哪舍得跟七叔你生气。”

等上了田埂,李瑾又问:“七叔,你今日要随我一道儿进宫汇报吗,皇祖父可惦记你了。”

一听就知道皇帝透过孙儿传话了。

赵云安自然不会拒绝。

两人随意清洗了一番,相伴着进了宫。

几年过去,李瑾已经长高长大,只比赵云安略矮瘦小一些,乍一看已经是个大人。

每每看到长大成人的侄儿,赵云安心底总是感叹,希望大哥在地底下瞧见了也能高兴。

皇帝瞧见他们一道儿进宫,果然十分高兴,让御膳房准备了一桌美食。

“多吃点,这几日都晒黑了。”

皇帝也苍老了许多,曾经总是脊背笔挺的人,如今走路都微微驼着。

尤其是太子过世后,皇帝心中哀恸,却不得不坚持下来,对外处理政务,对内教导皇太孙,耗费的精神远超以往,老的也分外快。

近一年来,皇帝的胃口也差了一些,也只有赵云安与李瑾陪着的时候,才会多吃几口。

就因为这个,以前不爱进宫的赵云安,如今时常在宫里用饭。

“味道不错,大伯也尝一尝。”赵云安笑着帮他夹菜。

皇帝果然多吃了两口,瞧他们吃得高兴,自己也心情舒畅。

“良种优化已有成绩,安儿,你可想过动一动位置?”

赵云安一听,只说:“任凭陛下差遣。”

皇帝便道:“朕想让你进内阁。”

“如今你在民间名声正旺,虽年轻了一些,但无人会有异议。”

赵云安微微皱眉:“陛下,臣的资历是不是太浅了一些。”

皇帝摇了摇头,又说:“程老先生年纪大了,这两年连连上奏告老还乡,朕也不好一直拖着他。”

“偏偏朕的身体也大不如前,有你在内阁,朕才能安心。”

赵云安一听,便知道皇帝已经有了抉择。

他放下碗筷起身行礼:“臣愿为陛下效命。”

皇后笑骂道:“自家人吃饭,做什么动不动就起身行礼,快坐下。”

“瑾儿,给你七叔再添一碗汤,免得他没吃饱回去,到时候母亲可要生气了。”

李瑾笑呵呵的装满了一碗汤。

赵云安也笑盈盈的接了。

调职的圣旨很快落下,赵云安直接一跃而上,成为了内阁大学士。

自然也是有人不满,但谁让赵云安名声极好,在民间备受爱戴,他们也无可奈何,再者这位还是探花郎出生,有皇帝和程老先生的支持。

风波之下,赵云安的任职倒是顺顺利利。

等他进入内阁,几日熟悉下来,才终于明白皇帝为何急着让他来。

短短几年,小小的内阁之中,居然分成了三个派系。

程青松一派是实打实的保皇党,卢大学士,卢氏的父亲,皇长孙的外公一派,却倾向于皇长孙。

而这第三派系,却是墙头草,哪边风来哪边倒。

赵云安待了一阵子,便看清楚朝政大局,分明是皇帝年老,皇长孙又到了娶妻的年级,朝堂之中开始押筹码,搞分裂。

如今只是个苗头,但皇帝心中很是明白,随着他年级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必将越来越严重。

任由其发展下去,他即将面临的,便是先帝曾经面临过的乱局。

赵云安摸清楚之后,深吸一口气。

既然大伯希望,瑾儿也支持,他自然是要平衡内阁,将这个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大魏史记》:

魏中宗八年,永昌公赵程授封入内阁,称赵大学士。

自此,内阁奉命唯谨,俯首听命。

朝堂无争,国泰民安。

魏中宗大喜,夸:云安吾子,肖似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