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期限已到, 皇帝和户部都对顾凤朝承诺的永安府税收能令国库满意的事,十分好奇。
其实,起初,他们所有人都没把顾凤朝的话放在眼里, 包括皇帝, 心想, 就算有仿银炭这家炭窑在,税收比起以往至多翻上个一倍, 难不成还能翻个几十倍不成?
因此, 皇帝给顾凤朝这个知县的任务都是两年内税收翻倍,没指望他们玩出什么花样来。
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个任务, 早在去年就超额完成了。
缙朝的税收制度实行的租庸调制,因此一年收两次税, 春收赋税, 秋收田税。
赋税和田税都是要上缴户部的,像商税等苛捐杂税除非朝廷强征, 一般都是当地县衙自给自足。
缙朝的商税制度也特别的完善, 普通商贩的税收极其的低, 一百税一,但若是像陈烈酒那样每年都是好几大万两的买卖, 那收税可就高了, 一百税三十。
大前年陈烈酒给靡山县吴县令缴了一万三千多两的商税, 喜得吴县令牙不见眼,不仅给靡山县各个村落修了路, 还在整个昌南搜索了不少姜种分给治下村落百姓栽种。
虽说他们栽种出来的生姜并不能像杏花村种生姜的村民一样卖给盛北的医馆, 可架不住想要种生姜的人多啊, 他们种出来的生姜留成姜种,不消说,到了种生姜的季节,自然就会有人来买姜种了。
赋税是根据每家每户的人口缴纳定量的绢和布,这个除非永安府人口暴增才有所增长,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差额。
而田税不一样,田税是根据农作物的收成产量十税一。
就这样,去年,靡山县靠着生姜,全县缴上去的税收高达一千两,其中光是杏花村一个村都缴纳了三百多两的生姜税,还别说其他的农作物。
这只是靡山县一个县的田税,还有其他县的呢?!
平溪县盛县令有段祐言这个会医术的女婿在,加上他家又是开草药堂的,知道平溪县最适合种黄芪,有这么一家得力的岳家,盛县令直接在平溪县好几个村子同时推广了种黄芪。
一般地区的黄芪需要两至三年才能收割,而平溪县的土质极其适合种植黄芪,不仅种出来的质量好,一年就能采收一次,产量也能达到亩产五百斤左右。
因为品相好,而黄芪在各大医馆的用量也大,虽然价格不低,但盛县令几乎没费什么工夫就推销了出去。
仅仅只是几个实验村种出来的黄芪,就让平溪县的盛县令给户部上了五百两的税。
而安宁的蔗糖更是不得了,甘蔗本就是一种高产作物,在安宁县县令和种生姜种出成就感的孟方荀两人联手合作家,在孟方荀村子里做了实验。
甘蔗亩产能达到三千斤至五千斤左右,而二十斤左右的甘蔗能制成一斤蔗糖,一亩地至少都有一百五十斤的蔗糖。
而蔗糖的价格是一百文一斤,那么一亩地至少都是十五两的收入,虽然村民们不可能完全拿到十五两,也没用种生姜和黄芪暴富,可是稳定啊。
生姜和黄芪这些只是因为没有大量种植而价高,等这两个县推广种植出来,用不了几年价格就会回落。
而且药材太多了也不好销。
而他的蔗糖则不然,不管怎样都不愁卖,而且种蔗糖村里百姓也能接受。
去年孟方荀一个村的人眼见孟方荀家种生姜发了大财,因此安宁县去村里推广种甘蔗的时候,村里不少人都拿了一亩地出来,整个村子一百多亩地,亩产三十多万斤的甘蔗,按二十文一斤价格收购的甘蔗,全村获利六千两,上税六百两!
云梦县就更甚了,云梦县养蚕,桑树多得到处都是,到了四五六月份,那桑葚都是掉在地上没人要的。
去年从桃源县回去,云梦县县令就到处网罗酿酒师傅,到了四五六月桑葚成熟采摘的季节,十几个师傅一起研究酿造桑葚酒。
还真让他们折腾出了一款口感滋味上佳,老少皆宜的果酒,因为是果酒也不浪费粮食,原材料都便宜到处捡了。
但卖出去的价格可不低,缙朝刚开国没多少年,需要休养生息,民间不允许私自酿酒,就算酿也只能是小作坊,不允许开办大作坊,市面上的酒类不多。
云梦县的桑酒一经出世就供不应求,光是永安府都供不应求,更别说是外府了,那是有钱都买不到。
卖了酒的酒钱,云梦县的县令又给云梦县的每家每户都补了桑葚钱,这些桑葚共缴税七百两!
最后就是桃源县了,桃源县的县令都赚麻了,陈烈酒的仿银炭从他的码头出货,现在仿银炭又在外打出了名声,每天都有不少各地商人坐船来他的码头就想看看风靡京都的仿银炭。
以前县城里的商铺十天半月都没什么人气,现在几乎是天天爆满,客栈都一连开了两三家了。
而且不管是靡山的生姜、云梦的桑酒、平溪的黄芪、安宁的蔗糖都得从他的码头走。
更别说,他还在县里大肆推广了种半夏,半夏虽然亩产不高,可物价高得吓人,而且种植也比生姜黄芪的简单,他找他相熟的村子提了一句,村里的村长就同意带着人种植了。
去年收了半夏,他都没费心去找医馆,昌南的济安医馆知道后就全收了去,不费吹灰之力就上了八百两的税。
永安府仅仅只是五个县的额外田税就多了两千六百两的税,还别说其他正常的税。
永安府以前的田税是三千两左右,而去年交上去的田税却有七千两!直接翻了一倍多!
顾凤朝上书这只是第一年处于尝试阶段就翻了一倍,从第二年开始永安府应该会成倍增长。
因为每个实验村都得到了成功,周边村子,包括周边县城的村民与县令们都看到了希望,全都有蠢蠢欲动的迹象。
甚至不用顾凤朝提点,除桃源县五县外,其他七县的县令已经在找出路了。
整个永安府如顾凤朝所说的那样全都如齿轮一般在转动。
永安府一年就实现了税收翻倍的事传回朝堂,震惊了整个朝堂。
尤其是户部!
虽然只是由三千两翻到了七千两,乍看不多,但要是天底下的所有府县都翻一倍?
那国库岂不是每年都有富余的?
尤其是,顾凤朝说了今年还会更多,再翻一倍,一万四千两?!
整个朝堂都吸了一口气!
要知道,这只是田税啊,还没有算上赋税,要是算上赋税,永安府的税收岂不是在四五万两左右?!
抵得上一些繁华府城的税收了,要知道最富裕的苏州府,一年的税收也不过才五万多两。
而听都没听过的永安府现在能一跃与苏州府齐名,太令人惊讶了!
到了今年秋收,皇帝已经等不及想知道永安府的发展,直接派了使臣下来考察,一是让他们看看永安府的发展,二是等永安府的税收下来,让顾凤朝不用上报给昌南,直接给使臣带回京城。
他没有耐心等户部一级一级呈递上来。
而户部也很想知道这永安究竟在搞什么名堂,仅仅只是一年的时间就把田税翻了一番,两方一合计都派了人来,相互监督,防止包庇。
结果他们一下桃源县,看到那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鳞次栉比的桃源县商铺,全都惊呆了。
“这确定不是苏州府?!”来的使臣和户部的人左看看右看看都不觉得这像一个偏远县城该有的繁华程度。
“应该不是!”有人指着不少还在建设中的商铺说道,“你们看,好多商铺都是新建起来的,墙上的砖都是崭新的。”
“确实。”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发现除了极个别的商铺用砖是陈旧的以外,大部分商铺外的青砖还带着刚出炉的青色,一看就是新修的。
众人顺着码头往里走了走,发现新铺子的数目不在少数,一路走一路感慨:“仅仅两年时间啊,两年时间就修了这么商铺,京都也做不到这个程度吧?!”
“何止!”又有使臣说了,“京城的商铺也没有这些商铺的生意好吧,你们看铺子里那些买东西的平头百姓们,进进出出多少都会买一些,那家布店就这会儿的功夫都招待了三四位买布的客人了。”
众人顺着他的话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确实是这样,就算是开在就繁华的布店,也不可能每一位客人都会买布,都是把价格问了又问之后,确定一家最便宜的店,才会购买。
而不会像这家布店一样,几乎进去的就没有空手出来的。
这也太令人震惊了。
又有人发现不同了:“而且他们穿着也很好,在京城都有不少穿着打补丁的人家,在这里好像没看到几个?”
“也有,只是少。”有人不认同他,指着街道上几个打着补丁的人说,“不过他们虽然穿着补丁,脸上却没有太多的悲伤,好似全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这跟他们南下这一路看到的所有地方的平民百姓都不一样。
就不说京城了,京成这两年达官显贵家都没多少笑容,就说离永安府最近的苏州府,不缺吃,不缺喝的,他们现在也沉浸在科举改革的不忿中。
其他地方的百姓更是麻木而茫然的,而这里的百姓就像是充满了生机一样,每个人的眼睛里和脸上透着都是对生活的希望。
不明所以的他们找到一个,脚踏烂草鞋,身穿烂衣裳,脸上却洋溢着笑容的老伯问了问情况。
“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被他们拦着的老伯也不忤,笑呵呵地看着他们,“我们现在的日子有奔头了,当然开心了。”
“什么奔头?!”看他穿着也不像是有奔头的人啊。
“种地有奔头啊!”老伯指了指身上的衣服,又指了指别人,“别看老汉我现在穿得烂,等秋收了,我也能穿得跟他们一样。”
他指的是街上一些穿得比较好的人家,众位使臣都不相信,就他这样的,除非家里有几十亩薄田,不然如何在秋收达到中上水家庭的穿着。
“别不相信呀,”老汉也不认生,笑眯眯地跟他们说,“今年我家种了一亩的半夏,济安医馆说了今年以一百二十文斤的价格收购,老汉我一亩地大概有一百斤的半夏,能收十四两银子呢!”
这可是十四亩地,还是收成比较好的十四亩地的收成,他一亩地就能办到,如何叫他不高兴?!
“当真?!”众位使臣都被老汉说出的价格给震惊到了,一亩地十四两的收成?!
这一亩地岂不是就可以缴一两四钱的税了?!
“当然是真的了,你们不信可以随便拉个人问问,我们桃源县全县都在种半夏,这已经是很低的价格了,要放在去年,人家济安医馆三百文一斤收的呢!”
外地人就是大惊小怪!
老汉看着他们的表情摇摇头,颇有些失落,可惜了,去年闵县令没有选他们村做实验县,不然还可以再多得一年的钱!
“全县都在种?!!!”户部的人被这句话给惊到了,“种这么多卖得出去吗?!”
一家一亩地,全县有多少亩地,又该有多少税收?!
关键是一家医馆竟然吃得下这么大的产量?!
“怎么会卖不出去!”老汉如同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济安医馆有一种用半夏做的止咳丸,卖得可好了。以前是原材料不够,打不出名气,现在原材料够了,都卖别的承宣布政使司去了!”
济安医馆就是以做药丸子发家的,在昌南各地口碑都好,可惜是工户,再家大业大能买的土地也有限,自己所产的药材只能供给本承宣布政使司的医馆,外承宣布政使司就只能爱莫能助了。
现在桃源县各府开始推广种植药材,他们可不就起了想要拓展的心思了吗!
老伯说着还特别惋惜道:“就是种的人太多了!价格也掉了好多!要还是原来的三百文一斤,老汉我一亩地,岂不是能挣三十两!”
“十四两也很多了!”
户部的人都算不出今年一年桃源县能税收能多多少了!原本以为永安府今年的税收能够在去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已经是极好的了,现在看来还是他们太保守了!
“我们这个不算什么,”老汉摇了摇头,“你们去平溪县,云梦县,靡山县这些地方看看,那才叫惊讶呢!”
“人家平溪县种得黄芪,听说联系上了江南的大医馆,一百五十文有多少收多少,人家黄芪两分地就能收三百斤!每家每户就出两分菜地,一年就能挣三十两!”
“还有靡山县的生姜也是两分地能出三十两!嘿,两分地,也就巴掌大的菜地,田地还不耽误人家种庄稼,我们都没法跟人家比!”
“哦!”老汉像是说不够似的,说着说着像想起什么又多说了一句,“还有云梦县,云梦县那个桑酒卖一百五十文一坛,没人要的桑葚都十文钱一斤收,他们县养蚕的,每家每户都有少说都有上百棵树,那钱就跟捡一样。”
“比我们稍微差一点的也就隔壁安宁的蔗糖了,不过人家有糖坊,家里种甘蔗的去买糖都会少个五文十文的,也不差什么了!”
老汉这一通比较下来,听得户部的人手指头都在抓麻,那今年永安府光这几个县的税收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更别说其他了!
不怪桃源县两年的时间就起了这么多商铺,实在是百姓们生活水平好了,舍得花钱的人多了,生意如何不好!
“你们外地来的也别只在桃源县打转,也可以去别的地方转转,买点特产嘛,”老汉再说其他县的事,旁边人来人往的路人也有注意到这群外地人的,等老汉说完,给他们出主意道,“去买酒,去买糖,再不济去杏花村玩玩,那边的人可会用生姜做吃食了!”
“别怕是村里,诺,”怕他们找不到还替他们指了指路,“看到那条黑黢黢的路没,那是我们永安府特色煤炭渣子路,不管你是牛车骡车还是马车走在上面一点都不颠簸,哪个县都通的!”
“杏花村还有通到永安,通道昌南的煤炭渣子路哩!而且他们村的房子都是青砖瓦房,比起县城也不差什么,你们也不用担心没地方住,人家村里人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比县城里的客栈还好哩!”
连老汉都被众人说得一脸向往,他也想去杏花村看看,大家日子好过了,都离不开杏花的许相公和他夫郎,都是知恩图报的人,见不着恩人,好歹给恩人村里做点贡献嘛。
一众京城来的使臣听了桃源县路人的话,来到煤炭渣子路上,看到那绵延一路却又很结实很黑的道路,试着上去走了走。
“真的很平稳!”
“比走在青砖上的感觉还要好!”
“而且下雨天也不怕被冲散!”
有人拿水泼在道路上试试了,水并不会沉下去,而是从两边流出去,这就意味着只要下面的泥土不塌,这条路就永远都不会成泥水汤汤。
“好路!好路!”
“要是全天下都是这种路!要遇上个什么紧急军情岂不是也能快速赶回来了?!”
有时候八百里加急都会因为路太烂而耽误,要是全天下都是这种路,那不管需要什么紧急的事,都能如实抵达了?!
然而这还不是令他们最惊讶得,最令他们惊讶的还是杏花村那群精神面貌比起桃源县还要好的村民们。
见过家家户户都是青砖瓦房的村子吗?!
见过家家户户都吃白米饭的村子吗?!
见过家家户户都有读书人的村子吗?!
这群京城来的使臣们要是以前别人给他们说村子是这样的,他们一定一个耳光给他们打回去,白日做梦呢?!
这些条件除了村子里的地主,其他平头百姓哪里达得到?!
可在杏花村,他们看到了,看到了他们理想中的村子!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书读,美好得不像话?!
当然永安府令他们震惊的地方远不止于此,别的地方也不差。
到处种树砍树的村落,到处喂鸡养猪的农户,以及一些到处在修路的村庄。
太多太多了,把这群使臣都给看麻木了,尤其是户部的人,他们怀疑他们看到了一个叫做人间天堂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偏远的小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