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林》也不负众望,随着剧情逐渐展开,虽然还是有一些沙雕搞笑的剧情,但整部剧热血正能量的一面,渐渐展露了出来。
之前站出来批评这部剧的人怕是忘了,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是谁啊?
那可是近年来在编剧这一行声名鹊起的王五老师。
这部剧又是王五老师的夫人心爱的小说改编而成,王五老师主动要求担纲编剧一职,就是怕有人看不透这本沙雕小说深藏的批判现实主义内核,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原创小说。
改编成电视剧后,梁义把原著作者藏在沙雕剧情里的批判现实主义内核单独拎了出来,通过剧情的排布不断突出放大。
这样不但增加了剧情的曲折,最重要的是,能让一些看电视习惯不带脑子的观众们(主要是老婆大人),不需要反复琢磨思考,一眼就能看明白这部剧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于是,通过沙雕短视频火了之后,男主胡浩洋通过直播带货,不但还清了银行贷款,还攒下了二次创业的启动资金。
《归林》的核心剧情,从这里才真正开始拉开大幕——
第五集一开头,就是一场农村这些年最常见的“征地补偿款之争”。
男主和女主开始创业之后,因为要在村里打造一个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需要征地,这件事情村里人都是很支持的,纷纷让出自家的土地,征地补偿也是按照县里的规定来,并没有趁机狮子大张口。
PS:可能也是不敢,毕竟谁家没有儿女呢?往后婚嫁还要指望男主胡浩洋这个嘴炮大队长帮忙撑场面呢。
再说了,胡浩洋还和他们承诺了,同意征迁的,以后村里的电商产业发展起来了,会优先招聘他们家里的子女。
一想到儿女能在村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再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吃苦,村里人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甚至有些没轮到这次征迁的,还跑去问胡浩洋,什么时候扩大规模,他们也愿意把自家的地让出来,征迁补偿少一点也没关系,只要能帮他们把孩子的工作问题解决掉就可以了。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本来一切都非常和谐,可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这笔征地补偿款,是按照实际占地面积补偿的,钱也是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的。
农村很少有独生子女家庭,现在问题来了,征地补偿的钱,到底是给儿子还是给女儿?还是子女们平均分配?
女主闺蜜廖静虹家,就因此爆发了一场家庭矛盾。
廖静虹姐弟俩非常不幸的,都是学渣,可同样都是学渣,却同人不同命。
廖静虹初中毕业,没考上普高,家里舍不得花钱让她读私立高中,本来去读个职高也不错,但她爷爷奶奶偏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浪费。
而且职高一听就是学手艺的,还要交学费,还不如直接出去打工,在厂里能免费学到手艺,还能给家里挣钱。
于是,才十几岁的廖静虹,就被家里打发出门,跟着亲戚去了南方某个专门做衣服的城市。
一开始吃了很多苦,因为年龄不够进厂资格,她只能跟在“师傅”后面打下手,被人家使唤得团团转,每个月只能从师傅手里拿到几百块钱的生活费,足足过了三年苦不堪言的生活,才学到了手艺,进厂做了一名女工。
可同样都是初中毕业没考上普高,家里却掏空了家底子,给弟弟上了很贵的私立高中,弟弟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又想去上大专。
这时候,廖静虹家已经拿不出那么大一笔钱了。
于是,偏疼小孙子的爷爷奶奶,就把主意打到了她头上。
反正廖静虹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说个婆家,按照现在的行情,娘家至少能拿到十几万元的彩礼,这笔钱足够廖静虹的弟弟上完大专了。
至于大专毕业之后怎么办?
老两口常年住在村里,也不晓得外面的行情,在他们看来,什么本科、专科的,那还不都是大学?
哪有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的?
为了孙子的前途,就只有委屈孙女尽快嫁人了。
只可惜,他们的孙女不是泥塑的菩萨,也没有扶弟魔该有的圣母心。
本来家里一直偏心弟弟,就已经让她憋着一股火了,现在居然还想拿老娘去卖钱给他上学?
滚你的吧!老娘不伺候了!
以前廖静虹还吃苦受累的在厂里打工,每个月挣的钱,起码有一大半打回家贴补家用。
自从知道爷爷奶奶要卖了她供心爱的小孙子上学,这姑娘立刻炸了。
当天下午她就跟厂里辞职了,结算了厂里扣下的工资,廖静虹行李一扛,宿舍一退,她也回乡摆烂了。
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想到这些年给家里赚了那么多钱,却没有一分钱是花在自己身上的,廖静虹憋着一股火,折腾得全家人欲生欲死。
什么?奶奶把家里的鸡蛋全部攒起来,不给他们吃,留着卖钱贴补小孙子?
不让吃鸡蛋是吧?那我就杀鸡吃咯,老母鸡汤嘎嘎香,可比干巴巴的水煮蛋好吃多了。
什么?请了媒人来家里说亲?
廖静虹从闺蜜那里学到了胡浩洋的“发疯文学”精髓,媒人一上门,她就装疯,拿着斧头坐在门口剁骨头,剁一下,骂一声,把媒人吓得不敢上门。
爷爷发狠要把她锁在屋子里,直接给她说门亲事嫁过去。
廖静虹不声不响,当晚就一把火把自己住的屋子给点了。
幸亏那会儿家里人还没睡下,不然全家人都要去阎王殿搞团建了。
管不了,又不能直接找个人家嫁了,廖家爷爷奶奶便撺掇着儿子,把廖静虹给扫地出门了。
不想嫁人是吧?那你也别住我们家了,自谋生路去吧。
没想到此举正合了廖静虹的意,当天她就入职了男主刚成立的电商服务中心,给男主当客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