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 章 公主入朝(1 / 2)

八月初一晨起。

昨夜下过一场微微润润秋雨,地面还是濡湿的。

今日是每月朔日大朝会。

姜沃站在镜前:“我想起自己第一回上朝的事了。”

那一日她站在宫正司的正堂里,对着掖庭每司只有一面的落地等身铜镜,整理自己的衣冠,将身上的鱼袋鱼符认真检查一遍。

身旁是还住在掖庭的媚娘,在旁为她递上笏板,笑道:“去上朝吧。”

姜沃从她手上接过:“武姐姐,回见。”

那时候媚娘以为她说的是‘晚上见’。但姜沃自己清楚,她是在说终有一日会与媚娘在朝上相见。

但今日,又何止媚娘。

姜沃看向镜中人影,比之当日青衫素带木笏板,早已换了紫袍金带玉笏板。

一切业已变更——都不只是镜中人变了,甚至连镜子本身,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等身铜镜,变成了等身的玻璃镜。

这是这两年来,京中最昂贵的奢侈品,没有之一。

其实以唐时的工艺,好的铜镜已经能打磨到‘鬓眉微毫,可得而察’的清晰度。只是颜色到底是铜色,而且,铜镜的保养颇为费事,常要请专业人士来打磨。

当然,这会子能买得起玻璃镜的人家,是不怕保养铜镜的。

毕竟这一面等身玻璃镜的价格,跟同重量的黄金也差不多了——玻璃镜如此价格高昂,还是因为有水泥混凝土的‘奢侈品’营销经验在前,城建署非常熟谙地走起了流程。

姜沃对着镜子,不由就想到库狄琚来报账时,翻着她的小本子,略微蹙眉的样子,从神态上看,活脱脱一个辛侍中的翻版。

“况且我们贵的有道理。”

“姜相也知,制备好的碱还是贵,制备干净的玻璃又是最缺不得纯度高的碱。所以玻璃的成本,与水泥不同,再降实在是难。”

“之前我也与姜相报过,城建署的两位实验员,试得加入少量铅黄能够降熔点,可加速加量玻璃的生产。可惜铅黄也不便宜。”

“再加上要从玻璃变成镜子,还需一面敷以汞沙、铅锡等物。”库狄琚合上她的小账本道:“这些都能从药铺买到,为了降成本,这两年,我们没少跟尚药局合作。”

之前城建署大量进购这批‘药材’的时候,那给尚药局紧张的,以为城建署要开始跨行抢他们的工作了。

不只是尚药局紧张,裴行俭都紧张——

他原本是很避嫌,从来不问起夫人城建署的具体工作。但那一回都顾不得了,毕竟他是尚书省宰相,不得不问下,城建署一个工程机构,大量进药干什么。

他是在当值的时候,以同僚的身份,去城建署跟署令沟通此事的:“库狄署令,需知朝廷律法有定,‘诸医为人合药,不按太医署官方,以至害人者,徒两年半。’若是如道家炼丹,致伤人性命者,按杀人罪过论处。”

委婉地提醒了下:

媳妇儿,你们不是在违法炼丹吧,可别被流放了啊!()

而且不光夫人,他还有两个女儿还在城建署呢,这一流放可就是一家子齐齐全全。裴宰相想了想,上一个这么齐全母女一起流放的,似乎……还是天后的母家呢。

?本作者顾四木提醒您《[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裴行俭摇头甩掉自己的胡思乱想。

被提醒的库狄琚干脆利落把人打发走了:“多谢裴相提点,事涉城建署密方,不便多言。请裴相放心,绝无入口之物。”

*

姜沃对着玻璃镜最后整了整身上的鱼符。

此时此刻,曜初应当也在整理官袍吧。

虽说,皇帝是以公主掌‘出版署’为由,让公主入朝的。

但姜沃心知,不管是玻璃秘方,还是出版署,都是一个引子。

曜初能进入朝堂的根本缘故,还是她这三年来,在皇帝跟前的表现,获得了这个入朝‘公主’的契机。

这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从皇帝把周王李显放到司农寺去,就可知皇帝对公主的定位了,因三年前育种荞麦之事,司农寺算是曜初最熟悉的署衙之一。

而把周王放到司农寺,便是皇帝没有精力盯着儿子,直接交给女儿了。

当然,皇帝也希望,次子到了司农寺后,能体验‘农桑之事的不易,能够体验民生疾苦’,可以幡然醒悟从此勤奋刻苦。

姜沃觉得:嗯,梦想总是要有的。

但据她所知,司农寺偏远地广,周王去看过一回后,当即很欣喜地把他的斗鸡们都移过去,散养起来了……

*

“该出门了。”崔朝站在门口,见姜沃对着镜子,似乎并不只是在照镜子,而是有些发怔。

他不由含笑:今日是安定公主第一回上朝,除了欢喜,她一定颇多感慨。

说来,对于皇帝选择长女来稳定朝局,对崔朝来说,也是令他心头大石落地的一件好事:“将来,咱们也可放心许多。”

姜沃回头,她知道崔朝之意,就随口顺着他的话道:“是啊,安度晚年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在回京之前,她与崔朝曾经谈过一次回京后的安危问题——

就像师父担心她回来,夹在天后跟太子之间有可能会有危险一样,崔朝也是这样担心的。

他怕太子思及旧事,容不下她。

说实在的,就像李淳风只认先帝一样,崔朝的心理也差不多,他与皇帝才是君臣朋友。这份感情过渡不到下一任帝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