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5 章 生源与老师(1 / 2)

“见信如晤。”

晌午,姜府书房。

姜握才在信笺之上写了的开头,就听见熟悉的叩门声。

每个人的叩门习惯也有所不同,时日久了就能听出来。

果然,抬头就见曜初走进来。

“晨起我先去了尚书省,才知姨母奉命休沐了。”

曜初到尚书省内,见到的只是一个依旧风仪潇潇,但是整个人从情绪上看起来有点灰扑扑的裴相。

然秉承着‘来都来了’的心态,曜初就坐下来跟裴相聊了一点公事。

先说起的,便是裴行俭的两个女儿裴韫、裴宁,都已经填了【初等学校】的老师申请表。

裴行俭:啊。

然后认真回忆起来:当年,女儿女婿们是为何回到京城来着?哦,对了,是他在吏部太忙,所以特意向时为天后的陛下请奏,将擅于吏部栓选公务的女婿们都弄回来了。

然后,事态就一去不复返了。

“承蒙公主瞧得上。”

裴行俭客气了一句后,等着镇国公主的下文:公主必不是因为两个女儿才特意跟他说起此事。

毕竟女儿们原本就在出版署当女官,去学校做老师再正常不过了。

且这也是她们个人仕途的选择,若有疑惑,或许会来请教他这个宰相父亲,但没必要非得他同意后才能做。

这不,报名表都填完了,他也不知道,还是安定公主告诉他的。

果然,安定公主还有下文——

公主生的面目很柔和,笑起来于端丽之外,更有一种可亲。

然而裴行俭就见公主带着如此温暖的笑容,说着冰冷的话:“裴相,裴宁给我荐了几个裴氏的女儿家,说是素日亲戚间往来时,她看着很好的几个姑娘家:学问也好,人也仔细耐心。”

“据裴宁所问,她们自己也愿意到女校里来教书。”

“然而,家中有些长辈颇有阻挠之意。”

对许多世家来说,他们培养一个合格的世家女出来,是有成本的。

正如当年裴居道培养出太子妃裴含平,除了要让女儿家有所学,还得营造名声。

可这【学校】是件太过新的事情,而办学人又是从来与世家不是一路人的姜相。

他们如何肯让女儿来教书?万一将来名声有碍耽误了嫁人如何?

尤其……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女儿也跑偏了,被‘蛊惑’了,再变成一个前王皇后王鸣珂怎么办!

没错,至今,世家里很多人,仍然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

无论从家族看,还是从当年宫廷旧事看,她们都不该是一路人啊!因此诸多世家朝臣都完全想不通,王鸣珂为何会愿意多年写书帮姜相!

有不少人,甚至真情实感地把这件事归结到了玄学因素上。

一定是被蛊惑了!

裴宁就很干脆与曜初道:“其实如今朝上女官渐多,不是

没有世家心思活泛。也曾有人走我的门路,想把女儿进公主的幕府,做个清贵的女官。”

“但有丹青大家的事在前,世家多有顾虑,怕让女儿正大光明进了【女校】做老师,在旁的世家眼里,就成了‘叛徒’,是屈服于大司徒权势,送上女儿以交好,没有守住‘世家风骨’。”

人性如此,会排挤与自己群体举动不同的异类。

曜初听得笑眯眯:这不正好?

向来铁板一块的并不好削。世家若是自己内部就分裂成为‘先进派’、‘守旧派’、‘中立派’等,将来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他们自己就能扯头花扯成一团。

若能如此,能省母亲和姨母好多力气。

于是,听裴宁剖析过世家的心思后,曜初倒是更坚定了要挖一些世家女来做老师。

而裴宁也立刻出谋献策,麻利献上自己亲爹——“公主不宜以自己的身份下召。”

因有些世家,就喜欢以‘不遵朝廷旨意,不领朝廷官职,世家白身也能傲王侯’来显示自己的风骨。

若是公主府直接下召,真遇上那种死硬人真是宁死宁流放,也不让女儿出门。倒是会让事情尴尬起来,最要紧的是会折损镇国公主的威严。

故而裴宁为上峰考量过后,很快道:“让父亲给他们写信!”

“那些本来就心眼活泛有所意动的,有同族宰相亲笔信这个台阶也就下来了。而那些冥顽不灵认死理的,也就罢了。免得强行召令他们家的女娘来学校,倒是让那些女孩子们在家中难做人。”

于是,此时曜初坐在了裴行俭对面。

裴行俭:……

我的女儿真孝顺啊。

*

镇国安定公主离开后,尚书省内,裴相坐了好一会儿没动。

时值节庆休沐日,宰相来此当值,原也只是预备着有突发要事需处置。故而裴行俭虽来到了尚书省内,公务倒不是太忙。

于是,他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这世界是怎么了。

以及,思考过后,认命的摊开信纸,开始给裴氏各支各房的当家人写信,‘和蔼可亲’地请他们支持朝廷的公务。

写了几封信后,裴行俭忽然觉得:别说,拉人下水还挺快乐!

在错误的水鬼找替身行动(先拉了至亲下水)后,裴相终于调整了下技术动作,开始拉新的人了。

多拉几个下水,女儿们的工作也轻松点。

*

姜握听曜初讲完,不由一笑:几十年过去了,裴守约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拉人方式。

说来,裴相那里,只是曜初正好遇到了。

她今日原本之事,还是来寻姜握。此时她就取出一份公文来递过来。

姜握低头去看——《论初等学校的招生来源》。

她边看公文,边听曜初做口头汇报。

“虽说姨母在大议事上说了,女校亦是官学,对标国子监。”曜初笑了笑:“但我知道姨母的心意,待

遇可以对标,但这生源不能对标国子监。”

国子监的学生都是什么来历?

之前年轻时候的骆宾王就曾愤愤不平说过:“国子监下设六学。”

“其中最高等的国子学,只有三百个名额,需得文武三品以上大员的子孙才有机会入国子学;太学,得五品以上‘实缺官’的子孙方得入内……哪怕设立了所谓‘庶人之俊才’可选八百学子入学,这八百名额,却也基本被世家勋贵给瓜分掉了。”

曜初此时就道:“姨母,我想的是,【女校】的生源,至少要保证一半以上,来自于‘庶族’。”

不是世家、不是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