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1 章 天下户籍(1 / 2)

证圣三年春末。

按‘军凯还,饮至于庙’之礼,将军向帝王献俘虏都是在太庙进行。

而圣神皇帝受俘虏的太庙,自然是天姓武氏庙。

太庙中还供奉着那块出自洛水的白石,上有文记:天姓女武,临昌帝业。

*

直到献俘仪式圆满结束,宁拂英一颗心才放下:从接到圣旨出兵契丹起,除了领兵作战之事,她也不得不担心李尽忠的身体情况——

这位叛军首领的年纪可不年轻了,已经年近六十。

而且据前线情报所知,李尽忠似乎叫默啜可汗的‘出卖兼甩锅’行为,给气病了。

以至于领兵作战的是契丹部落另外一个首领孙万荣。

想到祖父英国公,宁拂英发自内心为李尽忠祈祷:……请一定不要病死。

否则英国公府这怎么洗的清啊。

好在,李尽忠‘善解人意’,病的不重。同时也是心里憋着好大一口气,在听说默啜可汗不但出卖他,更非常积极帅部来攻打他以表现投降诚意,李尽忠就像是曹丞相见到檄文一样,头疼都被气好了。

当即亲自披挂上阵。

然后亲自被抓成俘。

整个流程非常之流畅:毕竟契丹之前虽然准备了叛乱,但所做的准备,哪怕在他们自己的认识里都尚不充分(不然就会像默啜可汗一样直接动手了)。

此番纯属仓促应战。

而且又是被东西两边包抄,很快就像是饺子里的馅儿L一样被包圆了。

宁拂英抓到李尽忠之后,在‘护送’他去神都洛阳的路上,都不忘带两个随行的军医。

此时终于完成了献俘仪式,在看李尽忠病病怏怏的样子,宁拂也就不担心了:死活随便你吧。

她还有许多旁的事儿L要忙呢——

先向圣神皇帝交上一份报告:此番出征契丹,她带的几乎都是军事学校的毕业生,因此这也算是一份‘就业’反馈报告了。

之后,宁拂英还要回上阳宫学校去做汇报演讲;接受报纸的专栏采访;将整个作战过程的原始资料提交史馆留档……

实在是忙得很。

*

上阳宫。

宁拂英上台的时候,就看到下方人群中,坐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呱唧呱唧给她用力鼓掌。

正是李敬业。

宁拂英看到他就有点头疼:按说李敬业是天授六年秋日入学的那一批学生,甭管是两年制还是三年制,都该毕业了。

然而,前年毕业考,他有两科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倒是没有挂科,老老实实领了成绩单也是可以毕业的,顶多是评不上优秀毕业生罢了。

但李敬业总觉得自己的时务策里的‘政治理论’和‘外交策略’答的非常好啊,不应当得个普普通通的分数,于是拿了他的试卷去跟副校长李文成、负责军事学院高等班的裴行俭都请教(理论分数

)过。

这也罢了(),毕竟李文成也好?()?[()]『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裴行俭也好,不在战场上时,都是脾气温和的宰相。

且二人在学校里和人前虽不会偏袒李敬业,但私下里都会念在李勣大将军的份上,对李敬业格外照顾些,因此详细与他补了课,讲了卷子。

然而,李敬业天生就是会惹事的,他又拿着卷子去问彼时还未致仕的刘仁轨去了。

刘仁轨可不会惯着他。

于是教导主任刘仁轨当场表示:你说的有道理,这个分数寻常学子毕业是够了。

但李敬业一是安东都护府都护,二来也是朝廷的英国公,这个分数毕业确实是说不过去。

那就——别毕业了,继续修吧。

于是李敬业就继续留下来‘重修’,辽东之地这几年都是宁拂英代安东大都护。

而此番宁拂英来做汇报,就在观众席上看到了久违的李敬业。

怎么说呢,其实不见也可以。

因李敬业不但在她上台前、讲话中、汇报后都热烈鼓掌,并且还像一只大鹅一样左摇右摆,跟旁边人道:“台上是我夫人。”

这还不算完,李敬业还跟旁边同学道:“你们看到管理学院那个穿绯袍的女娘了吗?年前大考考头名的那个,那是我女儿L!”

宁拂英&李慎修:……

我们不是,我们没有。

**

宁拂英于上阳宫做汇报之时,蓬莱宫中,圣神皇帝正召皇储、诸宰相并六部尚书议战后事。

东宫皇储与诸臣入内,就见大司徒已经在了,正坐在御案侧面,手上拿了几张硬黄纸,倾身递给皇帝看。

皇帝则拿了只铅笔,在自己手下的纸上正在随手记录着什么。

见曜初和诸同僚入内,姜握从御案旁起身避开。

朝臣们可不是当时武三思,他们来见皇帝,姜握自不会坐着不动。

待诸人见礼完毕,皇帝赐座。

众人落座后皆屏气敛声,等待皇帝发话。而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硬皮本和铅笔。

自有铅笔后,对朝臣们来说,最方便的就是做记录了:从前笔墨纸砚不方便携带,总不能到皇帝跟前,向皇帝借水借地方现场磨墨铺纸写字吧。

因此从前在御前只能拼命开动脑瓜子,努力记住皇帝的每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