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5 章 地府番外二·《安史之乱》电影(1 / 2)

【地府今日速报】

诸位长安市(鬼)民朋友请注意,现在播报一条快讯:因《安史之乱》电影的播出,献陵、昭陵、乾陵、圣陵四座皇陵方圆百里内气压极低,已经形成风暴漩涡。

请各位市(鬼)民不要好奇、尽量远离,以免被伤及魂体。

为了您的鬼身安全,感谢您的配合!

下面,本台将为您放出本台记者冒‘死了又死魂飞魄散’的风险,深入皇陵内得到的部分人物采访。

*

我只是按照大家的要求,放了一场电影(嘤)。

——某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二朝宰相姜x

这不能怪小仙鹤。

是他们主动要求看另一条时间线上的李唐。

——某位接过采访蜡烛的帝王

是的,我们错误的低估了《安史之乱》,与自己能承受的打击。

——(发言人数太多本台记者无法统计)

总之,再次提醒市(鬼)民朋友,请勿靠近相关风暴地段!

感谢您的配合!

---

刚到圣陵的最初几天,姜握是很快乐的。

毕竟是处于‘新魂保护期’的时间段,并没有什么魂来卷她。

于是姜握不做人的头几天,过的就是她生前梦想中拜访长辈朋友,并在此过程中适应魂体的愉快生活。

细算起来,地下人辈分繁多,且诸如平阳昭公主、房杜二相等,都属于标准的大前辈。

于是,除了姜握的同辈好友比如王神玉裴行俭等人,以及晚辈狄仁杰刘祎之等人,会依照过去数十年的惯性,依旧管她叫姜相或是大司徒外,其余的长辈、前辈们,多半是随着当年她的老上司王老尚书,笑眯眯管她叫一声‘小姜’或是‘阿姜’。

听着‘小姜’这个称呼,姜握像是回到了几十年前刚入朝廷的时候——周围都是指点过她的前辈大佬,以及指点过前辈大佬的前前辈大佬。

姜握并没有辛辛苦苦数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指资历和辈分)的不满,相反,她觉得这样简直安全感爆棚。

正如系统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用户66688号的权力成就,最多也就到位极人臣这一种白金成就了。”

其实与【位极人臣】同为白金成就的,还有“雄霸一方”“割据为王”。

再往上,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谁在叫我?)

自然,更有直接登基为帝手握天下的钻石成就。

然而,系统不觉得用户66688号能做到。

以上这些,都需要一种独一无二、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心性和野望。

但姜握是没有的。

她连做老师,都是陪伴引导风格。

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性格决定命运:并不是因为她到了大唐,先后历经的都是明君的缘故,她才会选择‘名臣’辅佐路线。

系统觉得:就

算把她扔到二国去,她可能也只会投奔个明主(而且为了自己的小命,哪怕读史的时候会欣赏枭雄曹操,但投奔的话肯定还是直奔刘备就去了),而不是选择用系统给予的各种知识来自立为王。

所以,姜握刚来到地下时是很快乐的。

这里没有什么需要她顶梁为柱、费心筹谋担忧的事情:况且就以这几座帝陵的帝王将相配置,哪怕真有什么阴间大乱,也完全能做到陈毅将军诗中所写的那样‘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姜握愉快做起了小姜。

*

然而这世间的快乐和美好,总是彩云易散琉璃脆。

做‘小姜’自然也有做‘小姜’的难处。

尤其是诸多前辈们,在发现她有【电影制作仪】这件神器,可以把他们想知道的繁荣后世,不只通过文字描述,而能通过画面投影出来后,小姜就更累了。

很快姜握就被卷成了一根麻花。

直到王神玉都来无意识‘卷’她,想要从好友这里看更多的历代园林,以及除了华夏之地,其余各国他未能得见的各色花木后,姜握决定了——

鲁迅先生说得好: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啊,不对,姜握摇了摇头,她最近已经被各路人马纷纷来榨取知识,榨取的有点混乱了。*

应该是,鲁迅先生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姜握面前,正好有个爆发的机会。

*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榨汁小姜’后,诸陵的帝王将相们,已经梳理出另外一条时间线上,自唐起各个封建王朝的顺序,并且知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究会消亡。

其实,皇帝们虽然说着千秋万代,但心底也清楚,自家的朝代也会如前朝一样倒下,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

现在得知连帝王都将不会存在,自然就越发接受了没有不灭的一姓之国这个观点。

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许多人想要迈出新的一步了——

再强大的人,都难免有点逃避直面痛苦的心理。

因此,之前诸陵的君臣,一直没有具体问起那条时间线的唐是如何灭亡的:毕竟,在昭陵、乾陵和圣陵的君臣看来,就他们所见到的国家,强大逾前万邦来朝。

实在不忍,不想,不愿去听闻它覆灭的过程。

这样强大的朝代是如何消亡的呢?

据他们现在画出的朝代时间线,唐朝是持续了近二百年。

得知这个时间的时候,许多人自是有怅然。

未超过汉四百年国祚,更未超过八百年周王朝啊。

那么,是为什么呢?

是天下承平二百年后,后世子孙逐渐安于太平享乐治国无方?还是诸如土地兼并等只能抑制难以根除的大弊,二二百年来积弊成疾?又或是四夷出现了过于强大的敌人,侵入华夏?

姜握:以上的缘故倒是

都没错,但,不是二百年来‘逐渐’腐朽败落,而是有人后半生‘集以上诸事之大成者’。

骤然中折。

姜握决定邀请所有人来看电影《安史之乱》。

若是诸陵的帝王将相想要了解那条时间线上大唐的终结,这自然是绕不开的转折点。

姜握出于体贴前辈们的心思,还特意发了邀请函(打了预防针),并且注明了电影名,甚至还附赠了简笔画版电影海报。

是一片沙场。

“安史之乱。”

昭陵,二凤皇帝接到这份帖子的时候,叹了口气,果然朝代末年总难免刀兵之祸。

既然显而易见这场电影会有战争之事,二凤皇帝带着浩浩荡荡的昭陵观影团到达‘观影壁(圣陵一处巨大平整的封山所用石壁)’后,就特意排了座位。

他右手边自然坐着妻子长孙皇后。

但左侧的座位,他特意邀请了姐姐平阳昭公主同坐,身后又安排了李靖、李勣等将领,显然是方便一会儿看电影的时候讨论战局。

而乾陵处,高宗李治接到请帖后,是特意去圣陵等武皇一起走。

今日姜卿要坐在她那【电影制作仪】旁边当播放源,那么就是他跟阿武单独坐在一起看电影啦!

除了九五双帝坐在一处,乾陵圣陵其余陪葬臣子也彼此熟悉的很,很快就寻了各自相熟的友人坐在一处。

裴行俭更是直接蹭到了昭陵坐席——他跟着师父苏定方,而苏定方又跟着师父李靖,师门二魂仿佛一串糖葫芦。

见诸魂已经各自找好了心仪的座位。

姜握变戏法一样掏出她的【电影制作仪】,一枚巨大的骰子。

就像后世的投影仪一样,把‘一点’处的镜头盖打开,对准光滑巨大的石壁,开始放映。

这枚【电影制作仪】不能离开她太远,于是姜握要坐在旁边。

崔朝也搬了小椅子陪她坐在一旁,时不时给她叉一块贡瓜。

*

既然是电影,自然是有详略侧重,起承转合的。

大致可分为二部分剧情(事后武皇想想:果然是她的【电影制作仪】,)

第一部分:明君到昏君(乱前)

第二部分:安史之乱(乱中)

第二部分:盛唐中折(乱后)

而在电影开播前,姜握还提前为大家分发了孙神医的最新力作:安魂香。

尤其是李隆基的直系亲属们,姜握直接一次性下发两瓶。

而姜握自己也拿了一瓶,拧开来闻了闻:孙神医一世悬壶济世、救活万民,他身上是带着特殊医家‘愿力’的,寻常香火经过他的手,也变成了一种安宁魂魄的幽幽香气。

实在是地府居家旅游必备之物。

电影开幕。

她已经看过,因此不太关注,也不太愿意再重温安史之乱的电影。

姜握的注意力主要在留心观影人——

开篇是

一首诗。

李白《古风》的诗句配着画外音。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二川。”*

“开国一百四十年后(准确来说,从大唐建国到安史之乱起137年),盛唐中折。”

此时,影壁前诸魂的神色不由就骤变——一百四十年?怎么回事!

不对!大唐国运近二百年,怎么会一百四十年开始惊变中折,难道过后的大半,都是……

而且,一百四十年,算一算离他们并不远,也就是,传到第五代就不行了吗?

而电影前五分钟画面徐徐展开时,还是那个‘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

镜头以空中视角缓缓滑过两京、十道、二百六十州的大好河山,百姓安居乐业。

之后,便是御座上的天子。

姜握体贴在旁打出了李隆基为自己上过的十多个字的尊号。

当然,也没有忘记客观由旁白讲述出李隆基前半生的一些功绩。

这位李二郎,在前期是能称得上一个好皇帝的。

然而,与所有后世人都感慨的那样:多好的皇帝,就坏在命太长。

电影逐渐推进,展示了一个皇帝从明君到昏君的过程——

于是开播才二十分钟,将将演过开元晚期李隆基一日杀二子(包括太子)、纳儿媳寿王妃入宫,以及天宝年间贬斥忠良、不理政事、挥霍无度、好大喜功猜忌武将等玩崩前兆时,二凤皇帝就已经用掉了两管安魂香。

就这,还是有长孙皇后在侧,时不时安慰拍拍,顺顺凤毛的结果。

倒不是旁人看这种‘发昏’不生气,而是人与人性子不同。

二凤皇帝原是自己盖章过的‘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挫,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1]

相较而言,另两位皇帝,武皇沉潜刚克,高宗更是黑莲花一朵,当年心里都对着舅舅磨刀霍霍了,面上还能甜蜜蜜亲递酒盏。

故而此时都尚能忍耐怒火,准备看看这个真孙子的人还能干出什么事儿来。

但,姜握看到,开始消耗安魂香的,绝不止二凤皇帝一个。

几位宰相,看到李隆基贬张九龄等人,转头开始全权任用李林甫这种会陷害太子和武将的奸相时,自然也感同身受,开始吸香安神。

姜握清点了下安魂香存货,还好她有先见之明从孙神医那里大量拿货了。

*

渔阳颦鼓动地来。

安史之乱到了。

姜握的【电影制作仪】将她看到的《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的文字记录,转化成了一段段影像——

安禄山步骑精锐,烟尘千里,不过短短一月,就连下河北二十余郡。

“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2]

大唐的百姓,已经过了那么久的盛世,他们不懂朝廷的纷争,不懂帝王平衡边将的失败

,他们只以为和平富足的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

于是安禄山一反,天下骇然。

看到百姓毫无防备惊慌失措,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在史书上也以爱哭著称的二凤皇帝,再次为此民生苦景落泪。

旁边长孙皇后递上两条手帕。

安禄山的精兵铁骑踏碎城池,而彼时朝廷的军队,却是望风瓦解,丢盔弃甲。

甚至京畿拱卫都城的十六卫,都已经是‘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这种烂到根的情形。

以至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起兵的安禄山,不但势如破竹拿下河北道二十余郡,更渡黄河,兵逼武牢关下。

这里,是东都洛阳的屏障。

奉命讨叛军的将领封常清高仙芝,并非无能,相反,他们也是曾征讨达奚部叛乱、破小勃律的名将。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封常清当时所带领的军队,早已不是初唐的精兵,而是……现招募的百姓与市井之徒,史载“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训练。”

兵败。

洛阳失守,东都沦陷。

封常清高仙芝转而死守潼关。

潼关是军事要地:北踞黄河,南临大山,是绝佳的易守难攻天险要地,同时也是护卫在长安京城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安禄山的叛军也确实被两将挡在了潼关外不能寸进。

彼时军情如火。

而这时候,就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作为一个皇帝,在东都沦陷战事扩大后,李隆基并没有第一时间丢盔弃甲,带着妃子等内眷跑路。而是留下来坐镇试图平定叛乱。

坏消息,他试图平乱,还不如直接跑路。

*

圣陵影壁前。

“死守潼关无错。”

从安史之乱战事起,诸多武将(包括二凤皇帝在内,擦干眼泪后)自然就忍不住开始讨论,在家里根子烂掉绝大部分,兵力羸弱的情况下,若是他们为帝王为将领,该怎么应对安史之乱。

固然那几位神操作人员,觉得凭他们应当也能守住武牢关,守住洛阳。

但随着电影的推进,他们很快达成共识的观点便是:若是洛阳已经丢了,那么死守潼关保长安是没有错的。

尤其是,接下来叛军安禄山那边犯了错误——

攻潼关西进长安受挫后,安禄山并没有特别坚持一鼓作气,集中所有力量去攻打潼关,反而先在洛阳称帝,甚至还分兵东掠(主要是东掠还不太顺利,手下将领还被嘎掉了)。

这其实就给了朝廷绝大的反击机会!

到这儿,诸多懂战略军事的帝王将相们都眼前一亮:敌人的错误就是己方胜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