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1 / 2)

【讲到此处,我们已经能对"太医水平"这个命题,大致推测出一些结论了。

打铁还得自身硬,在儒医视角下,官办没落,私学昌盛。专家很依赖举荐,还留不住人,整体水平就比较薛定谔,李时珍一类的名医来扶贫时,不错,走了又往下跌。

但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儒医,还有以世医为代表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的人群存在。

我们不但要关注精英阶层,也不能忽略普罗大众。

这些人是太医院普通学生的一大组成部分。

由于缺乏话语权,我们实际上很难去勾勒出他们医术到底好不好的,只能模糊的判断,由于成化年间捐纳制度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本分、穷苦的一批人很难出头。】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免感慨了一声。

“百姓的声音,难听到啊。”

正是难以听到,所以才越要去听。

”“劣币驱逐良币”?”夏原吉又皱起了眉头,“结合语境,是坏的人在制度之下,将好的人驱逐了,但为什么要用劣币驱逐良币来形容呢?劣币怎么能区逐良币?大家怎么会自主选择劣币呢?”

朱橚觉得夏原吉的疑问是有道理的,点点头:“铁币和铜币,肯定会选铜币吧。”

夏原吉这时却又反驳:"假如你分不出来呢?黄铜和金子看起来很像,不懂检验的人会误把黄铜当金子。若是全天下收钱的人都那么好骗,付钱的人当然只想给黄铜不想给金子,市面上就全是黄铜伪装的"假金",这可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了吗?"

朱橚不禁反驳: "可是天底下总会有聪明人分得出黄铜和金子啊,怎么可能全是傻子。"

夏原吉突然阴白了,不禁大叫一声:"所以重点是骗!想要骗天底下的人,最方便的不是黄铜和金子,而是大明宝钞这样的纸张啊!"

老朱:“啊?”

众人看着老朱突然间从深沉和悲悯变得呆呆的模样。

脑海之中,闪现了一句话……

“如大明宝钞这样的厕纸……”

于是,神色不禁变得异样了起来。

/>

他严肃对朱元璋说:“陛下,臣对这句话若有所思,只是现在还想不明白,但臣觉得,咱们的宝钞可能有些问题,请陛下容臣回去仔细思量。”

老朱:“……”

老朱开始思考,要不要在夏原吉想出来之前,先把他推出去砍了。

但望着臣子那张严肃,不带着任何私欲的忠诚面孔,他忍着锥心之痛,说:"……那你就给咱好好想想,想个明白……重要的是,把这问题给咱解释清楚了!"

【最后简单的聊一下前文提过的医死两个皇帝的刘文泰。

刘文泰在宪宗实录的第一次出场,是这么写的,成化18年6月,太监覃昌"传奉"圣旨,御医刘文泰升太医院判。

所谓传奉,是皇帝不经由吏部审批,私自授予言爵,任用官员。很多传奉官不但在本系统内升迁,还被额外加"左、右通政使"一类的文官官职。

朱见深上位一个月不到,就下令晋升工匠姚旺为文思院副使。

他在位期间,明确记载被传奉的有2170人。

传奉官、西厂,都是朱见深拿出来对抗文官系统的新工具,也因此,名声很臭,形象约等于万贵妃的挂件。

太医院由皇帝亲自晋升的习惯,朱元璋就有了,算“祖制”,和别的传奉官们不可等同,但到底担了“传奉”二字,文臣们依然会感到不满。】

老朱再一次:“啊?”

他的目光,滑向了朱棣。

“TT有,有个东厂,你还不够,还要来个西厂,以后是不是还有个南厂,再来个北厂,最后凑齐东西南北中?”

朱棣:“…”

他叹口气,知道父皇心里不顺,于是将委屈咽回喉咙,转移话题:"这万贵妃,莫非是如杨贵妃一般的祸水?”

大家的神色,再一次严肃了起来。

他们想到了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果然,安史之乱比开元盥世重要多了。而这成化,想想他搞的捐纳制度,以小窥大,实在不能令人安心了。

“高瞻祁见佑……这才区区老四之后的第四代啊!”大家痛心疾首,“而且这朱见深,乃是宪宗啊,他不是堡宗!那堡宗不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34;

他们看着朱棣。

朱棣捂着胸口,退了一步。

而朱棣之外,他们并没有看见,朱棢也捂着胸口,脸色煞白。

什么?都土木堡了,后续怎么还是老四的那一支?

那我的那一支呢?!

我的好孙呢?!

这是北京被围得还不够多的缘故吗?!

……不,不到绝望的时候。

我还有摄宗!

【宪宗实录明文记载,朱见深之死,疑似万贵妃的外戚们勾结太监、方士们,骗他吃金丹所致。

他一死,一堆人以此弹劾传奉官们。

李孜省、邓常恩等方士统统下狱,不久后流放戌边。

进南求房中淫物的西藏番僧们,原先都被加了“XX法王”的名头,如今则被落职。

太医院含刘文泰在内的众人,被斥为肩医,“偏执药方”,皇帝吃了没用,反而十来天就死,革掉“右通政”一类的额外名头。】

进献房中淫物。

大家一阵无语。

“他搞这种东西,他就不怕悠悠众口,被记录为羊尾,并远传高丽吗?”

朱棣本也是无语中的一员,而后他突然发现,众人在这样说的时候,目光竟似有若无的瞟向了自己。

朱棣: “…”

他一阵头晕目眩。

他又想起了堡宗,那祁字辈的四世孙!

若非他突然暴死在了土木堡,他日好儿子,又怎么会有这种不良嗜好,真是丢人现眼,还牵累祖宗!

【有意思的是,除了左通政儒医“胡廷寅”被贬为民,各位”庸医”依然稳坐钓鱼台的给新皇帝治病。

不仅如此,弘治初年被革,弘治二年就有六位太医院被革低阶医官重新升迁了。

吏部尚书王恕非常不满。

首先,考核医官升迁的事,历经几朝变换,现在审批权名义上在吏部。皇帝你乱来,我们以后的考核制度岂不就是个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