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番外11(2 / 2)

父亲不客气道:“战乱来了,你靠双腿跑?”

大女儿:“我都订婚了,我良人会保护我……”

父亲冷酷无情地说道:“战争到来男子都会被拉壮丁,你爷爷和二爷爷小爷爷三兄弟就是因为这样死的死残的残。”

大女儿沉默了。

爷爷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出来,长叹一口气:“就算不为了你自己,以后你有了自己孩子呢?”

大女儿最终改口,语气坚定:“我学。”

从这一日开始,这一家四个女儿,开始轮流学骑马,学习练剑。

而这样不仅仅是这一家的状况。

有条件的弄来马匹,没条件的弄来驴子,穷到什么驴子马匹都买不起的,就练习跑步。

“当今陛下年事已高,我们必须为自己做好准备。”知道大唐的未来是不断的兵祸后,村里经历过战乱的老人立刻集合全村男女老少,开了个严肃的会议。

“指望朝廷没用,朝廷自身难保,我们全村只要能扛住不断来骚扰的节度使和各路兵匪,才有机会让儿孙活下来,给家族留个根。”

“若是缺粮食呢?”

“军队缺粮食会抢我们百姓的,我们就不能抢军队的吗?”

“朝廷派商队出海了,据说要换高产粮种。”

“但愿能成功,我们还是这几年先自己省着点。”

在各种对兵祸的担忧中,百姓依然是勤勤恳恳地种着地,按后世的粪肥法造出更多的粪肥,更好的水利和农耕工具,能多出更多的产量。再根据天幕上出现过的各种农副产品制作法做一些农副产品去草市、集市上买卖。

也有脑子活络的买更多的书籍回来自学,打算走科举路彻底改变命运。

而这个时候,朝廷的官学开始走向民间,铺向了各个地方。

除了朝廷,还有世家在自己家族领地内开办私学。学堂里教授的也不仅仅是儒学,医学武学商业都教授,根据各自擅长的可以分科学习。

在武皇发力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同时,世家大族也开始发力,从民间为家族选拔有生力

量。

伴随着男女学子们在各地学堂的朗朗读书声中,在一年又一年的科举中,人们对男女同学堂、同考已经习以为常。

女状元女探花女榜眼已经不再是稀奇,女官如今不仅仅有巾帼宰相上官婉儿,还有了更多岗位的女官女吏。

武曌不需要再为女官创造单独的官职,因为所有的官职本就对女性开放,有能者居之。

为了保住这难得的女性地位,女官等众多女子舍身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在公堂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都多了更多的女性高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让曾经还想着打压女性、想着利用家族女性的男性官员不得不正视她们,心中有再多不满,女上官依然是上官,也只能当面卑躬屈膝背后过过嘴瘾。

官方作坊里,一群负责棉花种植的农官和负责纺织的纺织官、工匠们,聚在一起研究着,讨论着:“这棉花果然是个好东西,不过采摘纺织要比麻麻烦,普通的纺织机无法取棉花籽,单独靠人工太慢了。”

“把纺织机再改良改良,或者单独造出一种取籽机器。”

“没错,还是需要降下棉布成本,才能让贫苦老百姓也能都穿上棉布棉袄……”

“还有天幕出现过的弹棉花,刚采摘下来的棉花不够松软保暖,做成天幕上的棉絮也需要研究。”

“那机器还需要研究研究……”

各个部门聚在一起,为了能让棉花普及,让棉布和棉絮普及到千家万户,积极地商量着。

这其中有男子女子各种声音,大家通力合作,看重的更多的是能力而不是性别。

在专注的研究中,棉花的种植与未来的纺织技术、和大唐还没出现的弹棉花技术,开始不断提高,并且即将提高面世。

在京城里,学堂里讲台上有女博士女夫子,课桌上有女学子,食堂里有女厨娘。

大家笑着,聊着,学习时刻苦,比男学子还要认真,用自己的成绩证明女子不输于男;

许多商会还成立了夜校,让作坊里的女工晚上可以有机会学习识字,技术深造。不少出身贫寒的女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学习认字,学习算账,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新技术,让未来更多一重保障。

在地方上,皮肤微黑的农官带着已经在朝廷试验田里稳定了种植技术的占城稻种来适合种植占城稻的地方推广稻种:“占城稻换回来了,我们也能吃到美味的稻米了!”

农官还带来了一批地方支援队伍,有农师,还有医师、药师、匠人等技术工种。

每到一个地处偏僻、田地贫瘠,产量比较低的地方,就有一支支这样的队伍,这也成为了最早的朝廷支援地方的综合技术支援扶贫。

在疾病高发的疫区、灾后地区,有一队队的男女医护奔赴前方,还有更多的女兵男兵组成的军队来维护当地秩序;

在海外,有女商大胆地带着商队,走向更遥远的地方,并且成功带回大家都渴望的

东西。

巨大的海船上,一群被海风吹得面色黑红、浑身散发着海水的咸腥味的女性海员激动地指着远方的大陆:“我们回来了!回来了!”

“武周,我们成功回来了!”

“我们把高产粮种成功带回来了!”

武周人激动地抱着,跳着叫起来,船上还有一些皮肤黑红、头上戴着羽毛冠的女酋长和土著,长时间的相处已经能听懂一些汉语,结合肢体语言,与她们一起兴奋起来。

掌舵的船长看着远方,同样心情激动:“是啊,终于回来了……”

她的声音嘶哑,像是激动到难以言语,又像是失水过多,嗓子干裂到发哑。

大海上,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副手看着船长嘴角开裂,心疼地连忙给船长端来一杯淡水:“娘子,这一次的红薯、土豆、金瓜带回武周,您一定可以封侯拜相!”

船长喝了淡水润了润喉咙,再开口嗓子果然好了许多。

她摇摇头:“封侯拜相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粮食物种,都是由我,和我们,这样一群娘子军带回来的。”

船长的视线一点一点扫过船上还剩下的女子,有些恍惚,也有些悲伤。

出海时,她卖掉全部家当,组织了一支七百人的商队,全部是女子,但不是弱女子。单独是挑选适合的船员就挑选了三年多。

现如今,回国的只有一百五十多人。

而以后还要推广和驯化这些新粮种,要让它们适应本土的生长环境,要预防它们会有的新的疾病,又是一个耗时耗力的长期工作。

但是,她愿意为此付出一生!

船长大声说道:

“我要把她们的名字刻在碑上,要把大家的故事写成书籍,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不但农耕种植是母系氏族的女性发明,现在的粮食物种,也是女子带回来的!”

男人的生命,是女人给予的。

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副手:“船长,到了!”

船舶缓缓入港靠岸。

这一艘曾经以从船长到船员全是女子的商船,曾经上过《武周日报》,当时没少被人嘲讽回不来,没想到十年后平安归来。

早在商船的信鸽提前一步抵达,告知朝廷找到了新粮种后,整个武周都震惊了。

女皇亲自赶到港口,等在港口上。

于是当船长一行人刚刚靠岸,就看到了女皇那醒目的黄色龙袍。

“女皇亲自来迎接了!”副手很高兴,其他船员同样很振奋,女皇如此重视,是否意味着她们都有了光明美好的未来?

“是新女皇来了。”船长看到陌生的面孔,有些遗憾。

武皇当日送行时给予了商队大力支持,还说要等她回来,但很可惜,终究还是没有等到自己的回归。

但是再看到新女皇,船长又是一阵振奋。

“走吧,我们去迎接陛下!”

同时,也去迎接一个新的武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