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4 章(2 / 2)

想了想,李隆基又下令,“尝闻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欣然悦之,广开言路,由此齐国强大。

今朕效仿先贤,朝野内外,无论身份,均可上谏,言之有物者,赏!”

此令一下,朝野内外顿时一片欣然,陛下还是圣明的陛下,还没有变,以后也不会变的。

如果说开元时期的李隆基还算镇定,还处于威望最高的时期,那么天宝初年的李隆基就发疯了,喘着粗气破口大骂。

一个灵魂已经被腐败的皇帝,怎么会反思自己呢?他只会把责任推给其他人,而他是被蒙蔽的,是无辜的。

他,老了,再也不能承受任何大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二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怎么就国破了?李世民一时之间失去言语,上一刻还是盛世景象,下一刻却是国破了;上一刻出门都不必挑选好日子,下一刻却是烽火连二月、家书抵万金。

这都是怎么啦?

“历来国都被攻破的国家,离灭亡还远吗?”李世民露出惨淡的表情。

长孙皇后担忧着看着他,也是又急又气。

【“连看见花都会觉得悲伤,看见鸟就觉得惊心动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诗人杜甫身处乱世,所以看什么都觉得是灰暗的是悲伤的,所以悲极恨极。”

“明明春天到了,可是此刻他却觉得还身处在严冬之中,那光明的未来何时才能到来。呢?他不知道。”】

杜甫闭了闭眼,举目望去,突然觉得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李隆基,一个大唐在位时间最长,活得最久的皇帝。

人老就该服输,给年轻人让位,可是他不,脑子不清醒也要继续当皇帝,死活不放手。”

“不是每一个老皇帝都能保持清醒的,所以悲剧发生了。”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仿佛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李隆基一手促成安史之乱,亲手摧毁了这个盛世。”

“可他李隆基摧毁的他一个人的心血吗?不是,是大唐几代人的努力!

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唐高宗将大唐的版图扩展到最大,女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给他留下大好局势。”

“诚然开元盛世也有他的努力,但若没有几代人的拼搏,如何能有他这位圣明天子的盛世之治呢?”

“他该早死吗?他当然该早死。

如果他死在天宝初年,他会是青史歌颂的明君,他的功绩将永远被后人铭记称赞怀念,大唐的盛世也可以再延续更久、更久。”

“可是,这一切都没有了。”

“李隆基,我只恨你没有早一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