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1 / 2)

征北大军返朝那是大喜事,为表重视,朝堂这儿总得派人去城门口接上一接。

一则如此大捷,百年被匈奴侵占的燕云十六州得以收复,如此大捷,原本就当军民同乐。更何况,这回大军还是带着俘虏回来的,将迎大军回城这种事情办得热闹些,更是有彰显国威的意思在里头。

二则,大军在外头打了两三年的仗,那也真真算得上是“将军百战死”了,将士们不知道是用多少的伤和同袍们的死才迎来的胜利,如今得胜归朝,自然是要犒赏三军,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的。

只是,这谁去城门口迎接大军,这问题,朝堂上吵了不止一天了。

按照旧例,当初皇帝的这些心腹爱将们征战归来,皇帝都得去迎一迎。

更不用说,如今是太子了。

论父子亲情,太子是皇帝的嫡长子,亲儿子在外头打仗两年多,当爹的岂有不想念的道理?

论朝政,太子作为国之储君,身份贵重,又是得胜归来,自然是该由皇帝亲?自到城门外迎接,方才能显示出太子的尊贵和皇帝重视来。

可说是旧例,但如今皇上可已经是天下至尊了,哪有天子屈尊去迎接一个臣子的。饶是太子又如何,饶是得胜还朝又如何?那也是臣子,都抵不过一句君臣有别。

若是当初的皇帝,那自然没有朝臣吵得这一遭。

但这不是皇帝年岁日渐大了,太子既刚刚立了新功,又正是年轻,偏偏还远离了朝堂两三年,硬生生地叫父子君臣之间生出了些隔阂来么?

皇帝对太子有隔阂,这便叫旁人有了可乘之机。

太子的那些弟弟们都日渐长成,又能日日承欢皇帝膝下,自然是叫皇帝也偏疼几分这些原本不重视的儿子。

再加上这些儿子的母妃基本上都是当年皇帝为了拉拢势力纳进门的,原本这些人也就是有一定势力的,更是有投机下注之人更愿意来挣个从龙之功。

太子不在朝中这些年,倒是给了其余皇子们积攒政治资本的机会。

如今便是这些政治资本开始展现出他们用处的时候了。说到底,无论是哪位皇子,都得先把占据着大义名分的太子给拉下马了,他们才有机会。

朝中竟然是有不少的大臣以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为由,阻止皇帝出城迎大军回朝,而支持皇帝出城迎大军,给太子体面的却是只有叶奔等几个武将了。

叶奔他们几个人原也就不是支持太子,而是他们享受过皇帝亲自到城外亲迎的体面,理所应当的觉得太子到底是皇帝的亲儿子,也该享受到这样的体面。

除此之外,放眼朝堂望去,站在太子这边的人几乎寥寥无几。

偏偏叶奔他们几个到底是武将,对上那些嘴皮子利落的文臣本就没什么胜算,这些人又是满口圣人之言,这就叫叶奔他们几个更加被怼得哑口无言。

而皇帝,则是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这场闹剧,冷漠地仿佛底下吵架的不是他的

大臣,而如今带着大军凯旋而归的也不是他的儿子一般。

“皇上,若要迎征北大军得胜归来,令几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出城迎接也就罢了。”最终,底下的朝臣们还是吵出了一个结果来,“皇上您是天下之主,更是太子之父,断断没有您亲自去迎接的道理。”

皇帝听了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拨着自己手腕上的那串珠子,转动了几圈。

皇帝不说话,原本还在为吵赢暗自欣喜的大臣们心里也开始打起了鼓来,当下整个大殿更是静得几乎落下根针来,这样压抑得气氛,让一些年轻胆子小的官员甚至恨不得屏住呼吸来。

“照着你们的意思是,儿子在外头征战了两三年,朕做父亲的,还不能提前迎一迎儿子,看看他在外过得如何?好一个上下尊卑,竟全然是不用顾念着半点父子亲情了?”

刚刚那个吵赢了站出来回禀的大臣当时有多兴奋,这会儿就有多紧张,只连忙跪下道,“微臣不敢……”

“不敢?我看你们倒是都挺敢的?”皇帝冷笑了一声道,“太子之事都敢置喙了,还有什么不敢的?”

这些年,皇帝的威势越发重了,又是这样的疾言厉色,再加上皇帝这话在有心人听来,那就是一语双关,明面上说得是迎大军和太子回京之事,但实则则是再说夺嫡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