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8(2 / 2)

至此无人敢再劝说杨广。

杨广给隋军制定了次序礼法,大军如仪仗队一般,一路上敲着战鼓吹着号角,旌旗连绵不绝九百六十里,耗费了整整四十天,最后一支隋军才从涿郡出发。

刚开始打仗,杨广所下的“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命令惹出了乱子。

辽东多河,隋军每当过河的时候,都要先请示杨广,杨广再派人勘察,下令建桥或者造船。

这一来一往,高丽军队已经在河对面等着了。

杨广拍板,建浮桥!

但他没有让人测量河宽,想当然地建了三座浮桥。浮桥一伸过去,杨广就让大隋将士往前冲。结果浮桥短了,隋军到不了对岸。

可撤退也得听皇帝的命令,浮桥又是单行道,实在是不好传递信息。隋军就这么堵在了桥上。

高丽军队一看,这不是天赐良机?于是一波远程攻击,隋军完全成了靶子。

隋军战斗力极强,将士骁勇善战。遇到这样逆境,他们没有退缩,跳下河涉水到对岸与高丽军队搏斗。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虎贲郎将钱士雄等皆战死。

还好大隋军队人多,这次失利后重新建桥,还是把高丽打跑了。大隋军队兵临辽东城下。

杨广为自己的英明战略十分得意,觉得这把稳了。

在行军途中,曾大破突厥的隋朝的老将军、右光禄大夫段文振病重。

这位老将军见自己快病死了,不用担心进谏后被责罚,于是拉着杨广直抒胸臆。

陛下啊,夷狄狡诈,他们的投降你千万别接受!请陛下让大隋水陆两军全速前进,直逼平壤。只要平壤打下来,高丽其他城池就不攻自破!攻打高丽必须在秋雨来临之前结束,否则粮草难以运输,隋军处境就十分困难了!

杨广抹着眼泪,卿说得好,卿你安息,赠卿光禄大夫、右仆射、北平郡开国侯,谥号为襄。段文振欣慰合眼。

段文振前脚刚死,杨广后脚下令,“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

为段文振哭丧的同僚们哭声被噎住,然后哭得更大声了。

果然如段文振所料,高丽在辽东的守军得知杨广的诏令后,每当辽东城守不住了,他们就说要投降。

隋军只能停下攻城,飞马禀奏杨广。杨广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受降。

待杨广派出受降的使臣时,辽东城已经缓过气来,增援也来了,于是继续守城。

如是再三,隋军死伤无数,一直拖到了六月还没攻下辽东城。杨广仍旧坚持上当受骗。

将领求皇帝别听高丽鬼话了,杨广却亲临战场,骂他们贪生怕死,仗着家世显赫怠慢他的命令,才没有攻克辽东城。

将领怎么办?继续熬着呗,继续拿大隋将士的命,陪杨广和高丽人玩“我降了,我又不降了”的游戏。

另一边,宇文述、贺若弼、薛世雄等大将军共九路军、三十五万人从辽河攻打高丽。

这三十五万人有个大问题,就是只有军队,没有后勤民夫,让士卒自己背负重达三石的粮草辎重。

谁背得动啊?

士卒只能一边行军一边将粮草辎重偷偷埋了。于是路走到一半,隋军就断粮了。

不过大军之中,有个刺头子没有听令。

这人就是宋国公贺若弼。

贺若弼是隋文帝时名将,自恃功高,桀骜不驯。杨广很不喜欢他。

他本来会因为和宇文弼、高颎“诽谤朝政”被杀。宇文弼和高颎提前跑了,贺若弼不蠢,嗅到了不对劲,再加上他性格孤僻没多少朋友,自己只在家里抱怨几句没人听到,便一直活到现在。

贺若弼本来以为,无论是征讨吐谷浑还是高丽,皇帝都该任命他为主将。

但杨广偏爱宇文述,总是让宇文述领军。

贺若弼对此十分不满。他私下抱怨,杨素是猛将,韩擒虎是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