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当贵妃(三)(2 / 2)

苏玉秋如坐针毡,心理上备受折磨,而皇帝李景翎那边也不好过。

李景翎虽年轻,但却并非蠢钝之人,看出了百官勋贵世家举荐贵女入宫这件事的明面好处还有隐藏下的危险。

好处自然是可以笼络各方势力增强自己的权力,但危险却是若那些贵女入宫后占据了所有的高位,那么很可能无论在前朝还是后宫,他都会受到极大的掣肘。

非但如此,皇帝李景翎焦头烂额之下,还要另外恩赏裴太师,谁让裴太师大公无私的德行美名已然传遍天下,他若是一点表示都没有,那么他这个本来初登基还没有建立声望的皇帝,名声就更差了。

于是又加封了一次太傅太保,可持节佩剑入朝见帝不拜。

加上先帝之时已有过如此加封,这样一来,裴太师便是两朝帝师了,朝野对此一片赞誉,也夸当今是个知恩且亲近贤臣的天子。

皇帝刚刚松了口气,但他万万想不到,他的好岳母在这风口浪尖上搞出了一件大事来。

………

王家贵女二九年华,是京中有名的美人,也是这次入宫为妃的热门人选,竟遭人暗害在胭脂水粉里下毒,毁了容颜。而经查清,下毒的那名侍女竟是被宫中苏夫人的亲母所重金收买。

王家当即向京兆府报案,将此事闹大,扬言要严惩凶手,哪怕是未来皇后之母也绝不罢休。

待皇帝和苏玉秋得到消息时,此事已经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即便是皇帝也无法阻止京兆府依律查案,并将苏母带来审问。

不到一日工夫便查明了真相,人证物证确凿无误,的确是苏母故意使人谋害王家贵女。

实在是苏母这事做得太粗糙,也太没脑了,而且京兆府尹稍稍一威吓要上刑先打二十杖,再配上找到的证据,苏母就吓得一股脑什么都说了。

此事起源于苏母在宫中见到那王小娘子生得太过美貌,担心入宫后会与自家女儿争宠,加上身边的婢女献上计策,苏母耳根子软,又着实担心女儿失去宠爱地位,连带拖累苏家,便动手害人了。

能坐上京兆府尹这个位置的也非能力平庸之人,而且还是裴太师底下的官员,倒是在办案之前给裴太师递了消息,问可有什么需要顾忌考虑的。

裴太师只回道秉公处理便可。

此事出于妇人嫉妒之心,但却并非那么简单。

裴家既已退出皇后之争,裴太师自然也是置

身事外,两不相帮。

京兆府尹派去苏家的捕快,只找到了一具坠井的婢女尸体。这下苏母更逃不了罪责,毕竟是她使人寻来毁容的毒药,又重金买通了王家贵女的贴身侍女,指使她在妆粉里下毒,毁了王家贵女的容貌。

不知是王家所为,还是其他势力在暗中推动,令苏母为女争宠毁人容颜的事在京城甚嚣尘上,议论纷纷。

且朝堂上已出现许多官员奏议,直指有其母必有其女,苏氏德行有亏不堪为后。

………

“此计倒是毒辣。”顾然叹道。

不乏有聪明人能看出此案的问题,比如那先挑唆苏母,后自杀坠井的婢女,只知是苏母在集市上买来的婢女,在入苏府之前的身份来历底细一片空白,再比如官宦贵女的贴身侍婢,向来是忠心耿耿家生子或签了死契,怎么会因为简单的见钱眼开谋害主子。

但这一切的结果,在苏母主动跳进陷阱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要么她以死谢罪,要么苏家失去皇后之位。”

在裴太师拿此事来考问她时,顾然毫不犹豫回道。

裴太师又追问道,“那你认为是那种?”

顾然淡淡道,“大概是前者吧,而且不会太久。”

因为这会是很多人乐意看到的,包括皇帝,也包括苏家。

皇帝爱惜未来皇后的名声,也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能有这样的岳母。而苏家为了前程富贵荣华,恐怕也会选择牺牲苏母一个人。

裴太师面带赞赏地点了点头,换成裴大郎和裴二郎来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半天摸不着头脑。

这也是为什么裴父只敢让他们担任领着虚衔爵禄的小官。若是放在稍微重要些的位置上,早就掉进别人的圈套里,不知道要死多少回了。

官场浮沉,向来凶险万分,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他人攻击的把柄。

而小女儿裴兰昭原以为自小养在深闺里被保护得太好,对这些魑魅魍魉一无所知,倒是他错看了。

仅凭一些微末细节,蛛丝马迹,她便能窥出真相来,并且善于揣摩人心,猜到了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裴太师不由得感叹道,他的女儿,比他想象得还要聪慧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