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同情归同情, 大家很快就将精力放在自己的剧本上。
这次所有待定学员当中,只有11名可以成功复活,也就是说,平均每组还不到3个人, 这也太难了, 所以谁也顾不上别人, 就算是一起演戏的搭档,也很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 所以大家都在暗自较劲。
盛夏拿到题目以后,仔细研究这段剧本。
主人公宁琳是一位盲人, 某天误入了一个凶案现场,受害人奄奄一息地向她求助, 她情急之下为了自保,只能假装听不见, 转身离开。
演的这一段任何台词, 内容就是她听见了别人的求助, 慌忙回家,到家以后纠结崩溃之后, 最终还是决定报警。
所以,她这段戏不仅是独角戏,还是完全没有台词的戏,她得演出一个盲人的感觉,还得演出主人公整段心理挣扎的过程。
剧本给出的信息非常少, 没有前后内容, 没有人物介绍,甚至,盛夏怀疑这也不是什么具体的影视作品的片段, 也许就是张泽一导演临时为她出的考题。
的确难,不过,总还是要迎难而上的,不能还没有尝试就直接放弃了。
盛夏拿着本子分析,宁琳是个盲人,还有什么性格呢?
她听到受害人的呼救,第一反应并不是下意识询问、查看,而是选择自保,想办法离开。
这说明宁琳的性格胆小,也并不是个热心肠很仗义的人。
盛夏在纸上写了个自私,后面打了个问号,接着又把自私划掉。
她感觉宁琳的反应并不是自私,还是本能想要逃离危险和麻烦吧。
只是,这样分析,这个人就太普通了。
还得为她加点什么性格呢,对了,懦弱。
她这样的反应,其实并非出于自私,在生命也许受到威胁的时候,她没有挺身而出,也许关键词不是自私,而是懦弱。
而她的懦弱会不会来自她眼睛看不见呢?
盛夏分析来分析去,还是觉得差了点什么东西。
她想起以前参加特约演员面试之前,师父教过她的。
无实物表演的要点是有实物表演。
还有之前拍《三万英尺的梦想》的时候,师父带她去体验的各种主角的生活,她知道,自己如果想要演好盲人,那就得让自己真的看不见。
于是,她跟剧组找了块布,还跟道具组借了一根拐杖,随后她便把自己的眼睛蒙的严严实实的,直接就看不见了。
刚开始,盛夏走路的时候脚都不太敢迈,习惯以后,倒是能正常走路了,可是没走一会儿,她的腿上就被各种障碍物撞得有了淤青。
于是,她只能调整自己的步伐,走得尽量慢一点,一只手拿着拐杖试探,另一只手则是下意识地伸出去,想要探知周围的世界。
没过多久,她又发现,其实想要找到定位是很难的,最好的方法是贴墙走,这样可以很顺利地沿着墙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当然,这也不是很顺利的,她就经常误闯别人的教室。
而且她发现,自从自己蒙上眼睛以后,逐渐对周围窃窃私语的声音特别敏感。
这倒不是因为听力变好了,而是看不见了以后,变得敏感了,因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最开始总有好奇的人过来问:“盛夏,你干嘛蒙着眼睛啊?”
她耐心回答之后,对方随便说一句:“哎,你也就是没有正式学过表演,要是你也上影视学校的话,演盲人啊什么的都是基础课程,我们早就不练这个了。”
哪怕对方是好心,她也觉得扎心。
这大概就是变成一位盲人以后所感受到的改变,有时候甚至听不清楚别人在议论什么,她都在猜想对方是不是在议论自己。
于是这一天的体验结束以后,她摸索着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几个字。
敏感、多疑、自卑。
这天盛夏在一楼绕了好几圈才终于找到食堂,打饭的时候唐笑如怕她不好端饭,便帮她端了饭,还牵着她走到饭桌前。
盛夏小声说道:“谢谢。”
她终于又体验到了盲人的另一个特点:一切都希望自己能做,很怕麻烦到别人,所以盲人的世界,如果本身性格不够开朗的话,也许也是深居简出,不太喜欢跟人来往的,害怕自己变成别人的负担。
唐笑如见她吃饭还不忘找感觉,不得不感慨:“哎,盛夏,我之前还有些担心你基础差可能综艺里的题目你可能完不成,我现在一点都不担心了。你这也太绝了,连我都做不到为了演盲人,直接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完全不摘的。”
景深好奇问道:“盛夏,你这样戴着眼罩几天了?”
“今天第三天了。”
景深:“不用吧,这个不是体验一下就行了吗?还得一直体验啊?”
盛夏笑道:“我基础比较薄弱,还是多练习一下比较容易找到感觉。”
大家看了看她,没有说什么,但每个人心中对盛夏都多了几分佩服。
这种突然看不到的恐惧和麻烦,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而她为了能让自己快速适应,竟然当真三天没有取下来。
他们自问,谁都做不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