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贤带着李茂玉一家从南阳县回到杨树村, 秦林也在李家住了一阵子。
朱县令升至知府,不日将赴任,他也要跟随而去,这一走离并州可就远了, 以后他和李茂贤再见更难, 趁这个机会自然要好聚一番。
久别重逢, 哥俩有说不完的话,除了叙旧,俩人说的最多的便是旱情。
并州向来是土不肥, 水不丰,根据以往的县志记载, 时常便有旱情,一旱就是两三年。
朱县令和秦林跟柳山县的县令不同, 心系百姓, 兢兢业业, 离县今年的干旱,他们早就警觉, 走访了附相邻几十个村县,发觉大都受了灾, 更知事态严重。
今年的雨水本来就稀薄, 秋收减少,百姓苦不堪言, 月份又炸了几次响雷,着实令人心中不安。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 明年恐怕又是个灾年。
知道杨树村人多地少, 今年就已经开始勒紧腰带, 秦林也觉得该早做打算,否则难捱过去。
李茂贤也说了江淙的事情,秦林感叹造化弄人,说他会跟京城那边打探消息,让李青文和江淙他们在边城先好好的。
秦林身上事情也多,到底也没能在李家过年,走之前跟村里的长辈们说了两天话,听了他对来年的猜测,村里人心里愈发沉重。
临走时,秦林抓了二两银子给李茂贤,他的俸银不多,吃住在衙门,不少都贴补给了穷苦百姓。
李茂贤收了,反手又偷偷往他包袱里塞了十几两。
上次他从边城回来,卖了东西得了不少银子,送去京城一些,剩下的都留在手里。去南阳县花了一些,手里的也不多了。
朱县令两袖清风,秦林的日子向来清苦,这次去京城面圣才将将做了一身新衣服,李茂贤知道他这个大哥银钱向来紧手。
减收成、交税粮,看着家里厢房的粮食,心里担忧明年的雨水,这个年,家家户户过的都不咋畅快。
破五不出门。
从初一到初五,众人便坐在一起商量出去干活挣钱的事情,李茂贤准备领着村里的青壮劳力去范阳城。
李茂玉这个时候开口说自己也要去,她在南阳县城时,帮着一个铺子的掌柜家娘子做过好几年事情,主人家一直夸她手脚麻利。后来铺子生意做大,那娘子一家搬到范阳城,有心带她一起,但李茂玉在南阳城有一大家人,自然不能走。
那个铺子从前是经营米粮的,需要有力气的人手,李茂玉想,他哥只去过范阳城几趟,谁也不认识,自己起码还有个扑头。
就这样,初六那日,李茂玉和李茂贤还有同族的几十个人,收拾包袱便离开了家。
一众人心怀期望的到了范阳城,却接连碰壁。
李茂玉打听到了那家娘子,只是他家的米粮铺子早就赔钱关张,现在一家老少守着一个半间的杂货店,度日尚且艰难,更不会需要甚么人手。
那家娘子跟李茂玉说,他们来晚了,去年刚秋收完,范阳城就涌进许多做大力的,恁多人在城里转了一两个月都没找到活干,有的甚至干一个月只要半个月的工钱。
那娘子说的没错,李茂贤他们在城中询问了许多铺子,那些招工的人知道他们都是农闲出来赚钱贴补家用的,工钱压的极低,并不耐烦讨价还价,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有的是人做。
范阳城中,跟李茂贤他们穿戴打扮一样的,很多人都是大老远跑来的,不想白白走这一趟,一日给几个铜板就被驴马一般使唤,累的脸红青筋爆出,看着既让人咬牙切齿,又无比的心酸。
在范阳城转了几日,杨树村的人心里更慌了,纷纷跟李茂贤说,工钱低就低些,总比没有强。
李茂贤却摇头,那样拼命的劳累,身子熬不住,挣的那几个子儿,就是卖命钱。
那个时候,他想,与其在这里被人使唤,不如带侄子们去边城拼一把。
正寻思着,在大街上就听到李青风一声狮子吼……
李青文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爹和村里人,李茂贤和村里人更没料到他们这个时候回来。
送走陈文后,两厢人坐在客栈里,分别说了村子和边城的事情。
见到李青文和李青风,村里的人比李茂贤还高兴,蒲扇大的手摇着哥俩的肩膀,让他们回去一定带上自己。
“快来,快来!”李青风也迫不及待的道:“去年种地我们差点累死,上千亩地,要不是帮忙的人多,我们坟头这个时候都长草了。”
听他乱说话,李茂玉拍了李青风背后一下,“你们都是急性子。”
李青风道:“姑,要是你在那,怕是比我更急。”
/>听说边城高粱亩产如此之高,地随意开垦,产的粮食多的甚至都没地方装,李青顺他们眼珠子都急红了,“叔,让我们跟着仔儿他们去边城吧!”
“叔,我们知道路上危险,可眼下实在是没招了!”
“我们兄弟三个一起去,只要有一个能活着到边城,以后的日子就不愁了……”
知道村里受灾,李青文心里也急,他忍不住道:“爹,江大哥他们还在拢北城外的驿站等着,咱把东西先卖了,回村里抓紧商量。”
李茂贤点头,这多人都要去边城,得回村子里再做决断。
就这样,李青文哥俩在前头,李茂贤他们赶着车去药材铺。
药材铺的掌柜的正坐在柜台后面支着下巴,看到李青文,连忙起身,“小兄弟,这次都有啥好东西啊。”
那次从李家兄弟手里收到了好的药材,掌柜的心里惦记着呢,刚才一群凶神恶煞的官兵过来,他受惊不小,后来发觉是撑场子的,一下就把心放到了肚子里。